【乡愁开远】穿过南正街的人群汹涌

文章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09/15  浏览次数:1

站在绚烂的天幕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在天幕上翻起云涌,那些属于这座城市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流光异彩,一幕幕流进灿若星河的历史里,化成烁烁雪花纷纷下坠。人群喜出过望,澎湃汹涌,一双双手在空中挥舞,好让片片飞雪洒落在自己身上。那是祥瑞的雪,给予每一个人欢乐本身就是祥瑞,何况还在人的心中种下美好企盼。这是开远市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场景。深冬的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璀璨与温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

 

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由古建筑与仿古建筑构成。对有保存价值的建筑修旧如旧完好保存,坚实坚固街区历史文化底蕴;对低矮残破、没有保存价值的房屋全面拆除,尊重老城街道脉络走向,注入开远人文内涵,规划重建,打造融汇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九天阁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气势宏伟壮观。沿台基回环,一切的喧嚣与杂闹竟消失在一扇扇古韵横趣的缕花门窗里。鳌池的水依旧清洌,汩汩的水从地下冒出,古往今来,不知滋养了多少生命,但一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这是开启开远现化教育之地,透着浓重民国审美的阿迷(开远旧称)县立中学牌坊大门还威然挺立、高耸如云。这牌门已是1917年建筑的了,触摸着一块块坚如磐石的斑驳老砖,仿佛朗朗书声还在回响。南正街文化街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便是融合县立中学片区古建遗风,从明清走向民国,落脚于滇越铁路通车对开远发展走向的影响。无论开远历史可溯源到先秦还是腊玛古猿时代有多远,开远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却是不争的事实。1909年滇越铁路的通车,掀开开远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革命的隔幕,迎来工业文明曙光。解放后,开远更是以得天独厚的交通、能源优势,抢先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转型成一座工商经济重镇,一跃成为云南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云南工业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有着浓墨重彩挥毫。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从明清民居建筑形态,逐步过渡到民国化风格,最后融入滇越铁路带来的国际化元素变迁。沿着时代痕迹鲜明的街道走一走,修旧而不迂腐,穿越而不迷失,竟然读懂了开远。

南正街,这种与方位直接相关的街名,一看便知古老而一直沿用。中国的城市发展,典型的顶层设计,往往都承袭京城优良基因,县郡一级也会参照皇城布局。南正街,南门至县衙的街道,对应到皇城,可叫朱雀大街,南门便是承天门,演变至今,就是天安门,举办庆典庆祝活动的地方。所以开远筑城时,南门的名字叫朝宗(后改奏凯),坐北朝南,从皇宫龙椅到地方县衙前堂坐向皆如此。朝宗,下臣朝见帝王,属下去见长官,也就是说,从南门进去,便可直达地方官府,拜见地方行政长官。城市虽是一个名词,但“城”与“市”是两个不同概念,土与成组成的“城”,表达了筑成墙之义,城指的城墙围起的区域;“市”则是进行交易的场所,可引伸为“治”,城的管理营运。所以,开远筑城而治时,也分别有东(迎旭后更名迎晖)西(望广后更名来爽)南(朝宗、奏凯)北(拱极)四大城门,这些城门的名字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般都是方位的美好指代。古人的智慧真的让人感慨。

如果回到大唐的长安,“开远”一词也是一道门,就在城郭西北角,通往广袤遥远的西域。开远,直译意译皆是开拓致远。而开远作为云南边陲城市之名,寓意差不多,只是与大唐无关,而与滇越铁路有关。开远,旧称阿迷,由土著部落音译而名。1931年,时任县长、北大才子蒋子孝因感阿迷寓意不好,便取“四面伸开,联结广远”之意,更名为开远。“四面伸开”指滇越铁路通车后,城市呈四面伸开的发展变化;“联结广远”则是表达铁路(交通)的张力。云南著名书法家赵藩即现大观楼“古今第一长联”书法者晚年还为开远作联:“铁轨交通,故步难封四千载;金汤永固,冲要先开第一州”,可见当时滇越铁路对开远的影响。历史川流不息,开远旧城墙早在“四面伸开”的城市扩张中灰飞湮灭。穿过人潮汹涌,南正街等街巷保留下来,承古扬今,不仅见证历史变迁,更连绵城市文脉。这或许就是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来源:开远文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