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4-00791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开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3-12
信息名称
开远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开远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5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 

  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  解凌云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市人大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协商。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开远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全力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抓实系列三年行动,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千方百计稳运行、育产业、促增收、补短板、惠民生,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聚焦重点谋发展,集中力量破难题,乘势而上开新局,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2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9.8∶36∶5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7亿元,增长5.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98元,同比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2元,同比增长8.1%,绝对额居全州第一。总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3.29亿元,增长25.3%,税收收入总量和县级收入总量跃居全州第一! 

  我们铆足干劲不松懈,凝心聚力善作为,一以贯之干实事,政府工作取得新成效。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评价排名全省第二、全州第一,上榜2023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荣获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科普示范市,南正街社区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政府各部门获得上级表彰等荣誉54项,其中国家级荣誉14项,省级荣誉24项!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优升级、厚积成势,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全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54个,完成投资83.9亿元。向上争取资金29.8亿元;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3个,获批中央和省州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16个,全州第一。小龙潭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中之重”项目[1]清单,10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清单。 

  “三大经济”[2]提质增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4.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07家,全州排名第一。资源经济不断壮大,全年产煤1515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20.4%;红河电厂扩建工程全面建设,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开远片区项目、220kV灵泉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南洞沟改移工程按期推进,小龙潭矿区道路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全省首座“光伏完全直供”换电站[3]建成投运,仙人洞坡、剑角峰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45.59%。全市总装机容量达220.54万千瓦,发电总量97.13亿千瓦时,增长14.38%,红河电厂、小龙潭电厂发电利用小时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园区经济不断集聚,开远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0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6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7.25亿元。小龙潭化工园区深化与航天长征、云南煤化工合作,推动煤炭资源向清洁高效利用转变;轻工业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食品加工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开远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试点园区,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口岸经济不断提升,小龙潭化工园区和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纳入国家沿边产业园区规划,总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列为跨境公铁联运试点、云南远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列为跨境公路直达试点;新增进出口企业10户,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0.5亿元。 

  现代农业成果丰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产值62.07亿元,增长14.3%。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9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42.9万亩,产量提升至15.95万吨;万亩高标准粮烟协同发展试点项目稳步推进,“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模式[4]在全省推广。花卉产业蓬勃发展,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月季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基地;新研发花卉新品种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41.2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红河开远分会场活动。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成效凸显,完成“开远蜜桃”“蜜桃之乡”“藠头之乡”国家域名续注工作,入选省级“一村一品”[5]专业乡镇2个、专业村28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11户,10家企业入选省级公共区域品牌和“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名单。 

  第三产业亮点纷呈。医养产业提质扩容,现有医养结合机构8家,床位4413张,服务12万余人次;凤凰谷生命养护中心成为全州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开远医养结合工作模式入选全省医改典型案例;市人民医院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赛事经济势头强劲,全年开展体育赛事66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1项,“玉昆”云南省职业足球联赛、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点燃全民体育热情,成功上榜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推荐名单。全域旅游释放活力,全年接待游客502.78万人次,南正街主题街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凤凰生态公园、南洞—凤凰谷旅游区认定为州级绿美A级旅游景区,羊街七二村入选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商贸业态欣欣向荣,促消费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亿元;成功举办“首届电商直播大赛”,电商服务中心孵化经营主体82家,开设第三方平台电商店铺50家,完成电商交易额25.27亿元。 

  (二)优化环境、创新驱动,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招引培育质效双升。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协议总投资173.92亿元,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99.11亿元,同比增长8%。新增外商投资经营主体3户,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全州排名第一。2023年全市实有经营主体39814户,净增7288户,“个转企”181户,新增“四上企业”[6]37家,培育“云南老字号”企业1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9.8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6.9%。全力做好企业精准帮扶,为经营主体办理纾难解困贷款47亿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降低政府性基金及行政性收费1410.65万元,市属国有公司减免房屋、厂房租金913万元。 

  创新要素加速汇聚。2022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4.31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7]中小企业2户。在全州率先成立人才发展公司,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78名,新增省级首席技师4人,入选“红河工匠”2人;深化“校企地合作”[8],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云南大学、省农科院等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成专家工作站47个。 

  数字经济深度赋能。4个数字化平台[9]亮相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获全省第一,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获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优秀案例,亮相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数字云南建设成果展,全州第一个数字经济专家工作站[10]落地开远;滇南煤炭交易平台入驻企业42家,平台交易总额达11.78亿元。 

  重点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纵深推进,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4项改革拓展试验任务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赋权乡镇行政职权87项、街道行政职权86项,委托产业园区行使行政职权6项,创新“一证即办”服务模式,累计办件30.8万件,满意率达99.99%。 

  (三)协调发展、全域提升,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城市品质不断优化。完成智源路、东新路、灵泉路等道路提升改造11.6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495个;新建改造排水、燃气、雨污管网71.71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200户和棚户区改造1650户,获评2023年度云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优秀典型市。新增绿化面积21.1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97平方米,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9%、44.42%;新建口袋公园[11]9个、游园26个,累计完成绿道建设54公里,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开远产业园区创建为省级绿美园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物业服务住宅小区考评和社区基层治理及物业引进工作考评,开远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8846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8个;完善“双绑”[12]和带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增收6.88亿元,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8835.7元,同比增长16.9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户+专业服务+供应链”模式带动花农种植花卉14500亩,亩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1.15%,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6.11%;泸江水库大坝成功封顶,滇中引水二期(开远段)管道工程开工建设,改建中和营、碑格等5个水厂,新建三台铺、高寨水厂及“千塘万窖”615座,巩固提升13.9万人饮水安全;完成农村公路、自然村道路建设240公里,打造绿美公路142公里,农村公路管养考核排名全州第一;乐白道仁者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大庄老寨宜美宜康村入选全省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 

  (四)聚力攻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展现新颜值 

  绘好“蓝天”画卷。实施红河电厂、小龙潭电厂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促进热电企业减污排放;实施华新水泥秸秆替代燃料等3个节能降碳项目,年节约标煤3.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万吨。 

  做好“碧水”文章。实施南盘江(开远段)河道、泸江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和大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南洞河伏流段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大庄水库被评为州级绿美水库。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3.33%,无劣Ⅴ类水体。 

  写好“净土”诗篇。完成国土绿化6万亩,义务植树60余万株,水土流失治理30.45平方公里,新增14个省级森林乡村。完成5座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自然修复和8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重金属污染源整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升至55%,获评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创建市。 

  (五)补齐短板、兜牢底线,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民生支出2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2%。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为低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发放补助7535.3万元,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84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63%,85.47万人次享受门诊共济[13]政策,医疗救助困难群众2.96万人次,有效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全省残疾预防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入选全省深化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稳定就业卓有成效,开发就业岗位20736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58人,产业园区与周边村社区结对共建“毗邻车间”[14],吸纳带动5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乐白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入选首批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培育站点。“一老一小”服务[15]精准暖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适老化改造460户,实现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服务老年人4.4万余人次;落实全面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新增托位数383个,开远获评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深入实施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行“编外校长”“编外院长”[16]制度,千方百计补齐教育卫生短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入5220万元新建改造校舍面积1.96万平方米、运动场4.11万平方米,完成5所义务教育学校运动场提升改造项目;乐白道阿得邑幼儿园建成投用,凤凰幼儿园、中和营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新增学位1260个;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高考质量逐年提升,“县中困境”逐步破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开远一中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凤凰小学获评省级绿美校园。健康开远建设深入推进,疫情防控顺利有序度峰转段,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晋级为三级乙等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达标、中医馆全覆盖;开远获评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市,顺利举办全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除四害”专项行动现场会,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通过省级复审;开远六中获评全国健康学校,红磷化工、华新水泥获评省级健康企业。公共文化繁荣多彩,市科技馆建成投用,市图书馆连续三届获评国家一级馆、被评为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市文化馆完工,南桥电厂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举办“无限开远 舞动中国红”等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戏曲《回家》获云南省第三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奖。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税源培植,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资金,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危化品、消防、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全面大排查,在全州率先完成基层消防力量全覆盖。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17],市级财政投入241万元搬迁5个地质灾害隐患村庄。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全市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市公安局看守所、拘留所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所,小龙潭派出所命名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市社区矫正中心获评省级智慧矫正中心,实现乡镇(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覆盖。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1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2个,大庄中心校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第二幼儿园、东城小学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六)忠诚担当、真抓实干,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作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有效。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切实在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走深走实。不断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实现法律顾问在市级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充分发挥全省“八五”普法工作联系点示范作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面开展;2023年全省法治建设满意度测评居全州第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评全国法治人社建设优秀单位。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结率、满意度持续保持100%。 

  作风效能持续向好。深入践行省委倡导的“十种鲜明导向”,紧盯干部身上存在的“十种表现”,用好干部岗位交流制度,坚决整治“躺平式”干部。以政府工作成效“红黑榜”为抓手,激励全市政府系统干部主动作为、比学赶超。深入开展“清廉云南”建设开远实践,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过去一年,统计、供销、气象、双拥、退役军人事务、防震减灾、史志档案、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残联、慈善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绩。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这些成绩,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32.4万开远人民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开各直属单位、企业、人民团体,向驻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开远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经济发展看,规上企业多而不优、大而不强,资源禀赋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和竞争优势,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从蓄势动能看,大项目储备不足、产业项目不多,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仍不足,老工业城市生态环境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从群众期盼看,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对此,我们将精准施策,锚定目标不松劲,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二、2024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系列三年行动的跃升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锚定“新型工业 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在快转型、强升级、提质效上积极进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推动开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县级税收收入增长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不低于75%。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踔厉奋发、实干笃行,以干部之干绘就“幸福开远”高质量发展新画卷,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幸福开远”高质量发展基础 

  我们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存量、培增量、谋变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储备市级重点项目138个,总投资59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8亿元;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储备专项债券项目24个,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 

  蓄力做强“三大经济”。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成投产红河电厂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开远片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崩打、岩子脚光伏发电项目,扩建仙人洞坡、剑角峰、大黑山风电场;深化煤炭产能释放,做好电力能源保供,确保全年煤炭产量不低于1500万吨,夯实能源基地地位。切实推动园区经济提档升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持一线指挥、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实责任,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小龙潭化工园区建设,推动解化搬迁转型升级建设50万吨合成氨及下游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全方位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和发展承载能力,以清腾释放新空间,优化园区资源配给,改扩建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积极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力推食品加工产业园提质扩能增效,推动豆制品产业做活品类、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力争年产8000吨咖啡精深加工、蔬菜脱水和紫薯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电气智能制造、豆制品精深加工、2万吨咖啡烘焙、新能源储能电池等项目落地轻工业产业园,促进园区间融链固链。切实推动口岸经济提质加速。抢抓建设沿边产业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策叠加机遇期,挖掘化工、纺织、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外贸潜力。 

  推动农业量质齐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9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9万亩,产量15.95万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省农科院合作,研发花卉新品种并获得授权10个以上、引进新品种100个以上,园区综合产值达41亿元以上。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18],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发挥万亩高标准粮烟协同发展试点项目优势,推动贡菜加工生产线扩线提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供基地建设;启动花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联农带农孵化基地项目、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提升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和数字水稻产业链平台建设水平,促进万亩高端花卉、高端水果、优质稻、蔬菜产业发展,水果面积稳定在13.5万亩、蔬菜面积13.4万亩以上。提升农产品精细化加工水平,推进甜藠头、葫芦梨等精深加工,力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产值达7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45∶1。走好特色品牌强农兴农之路,力争获得绿色有机认证10个;累计培育农业企业874户、农业龙头企业76户。 

  点燃三产发展引擎。做强康养产业,大力推进凤凰谷养生养老项目建设,打造集“医、教、研、养、产”一体化发展的健康产业综合体,巩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成果,打造生态运动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大赛事经济,推动全域体育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承办“国”字号大赛和省州级赛事活动,办好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及“复兴杯”足球赛、“穿城赛跑”等特色赛事,深度挖掘赛事消费潜力,推动全民健身热潮。做优旅游品牌,创建凤凰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南正街主题街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仁者村、黑泥地社区创建省级金牌旅游村,打造知花小镇文创花市。 

  育强创优营商环境。树立全员招商理念,实施精细化工、绿色纺织等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着力提升政府投资质效,加快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做好工业项目“标准地”[19]供应。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持续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20]行动,力争经营主体增长16%以上,个转企190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限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培育完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户;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打响“效率开远”“服务开远”“诚信开远”营商环境新品牌,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0%以上,好评率98%以上;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平均办件时长压缩至15分钟以内。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幸福开远”高质量发展品质 

  我们将秉承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布局、一体建设,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守护好开远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让城乡居民幸福生活驶入快车道。 

  建设精致精美和谐城市。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理念,高质量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首创首成。强化规划引领,全力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开远片区建设,构建“一主、一副、五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做优中心城区,做强4个重点乡镇,做特1个乡镇,带动城乡均衡发展。打造精品城市,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5849户、城市危旧房改造867户,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持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治理机制,打造完整社区的开远样板;加快推进排水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排水防洪能力;全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新建游园30个,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以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在产业、就业帮扶上持续发力,确保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持续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1],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9座,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3%以上。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开远段)建设,加快猫山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推动乐白道仁者村等4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和46个提升村建设,争创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3个、绿美公路68公里及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1个。 

  厚植绿美开远生态底蕴。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抓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确保全市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深入推行河(湖)长制,统筹推进南盘江、泸江河、三角海综合治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升至91.5%、89%,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2%;推进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力争2024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持续加强生态修复,扎实推行林长制,加快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施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国土绿化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8.5%;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3个省级森林乡村。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探索碳排放强度控制,申报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项目;接续实施红河电厂、小龙潭电厂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幸福开远”高质量发展成果 

  我们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民生支出增长2%以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保障更暖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市级财政全额补助一二级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22],实施老年残疾人居家托养照护服务[23];有序推进91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让群众住有所居。持续稳定扩大就业,加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将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与市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拓展本地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以上。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更有温度,加强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实施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六大提升行动”[24],建设解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东城片区等4个老年幸福食堂和2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优化生育政策及相关支持措施落地见效,落实生育补贴等政策,建设公立托育机构1个;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不断优化青年成长环境。 

  公共服务更贴心。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积极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质学位供给,凤凰幼儿园、中和营中心幼儿园招生投用,开工建设彩云幼儿园、中和营八家村幼儿园,实施凤凰小学二期改扩建,推动凤凰中学建设项目前期,加快推进高中标准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开远,全力争创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持续推进全省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督试点工作,实施市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羊街乡、大庄乡创成国家卫生乡镇,健康乡镇建成率达60%,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高质量建成云南省健康县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持续开展“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依托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示范教育基地、科普志愿队伍等开展多元科普活动;市委党校建成投用;抓实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 

  群众生活更安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重点做好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校园、食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加强风险隐患源头防范,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环食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四)坚持忠诚务实担当,强化“幸福开远”高质量发展效能 

  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坚持“法”字为基,依法行政履职责。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开远模式,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行动,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司法、监察、审计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调“干”字为要,担当实干争一流。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十种鲜明导向”,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当好“施工队长”,提高思变谋变求变能力、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能力,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发展、办实事、解难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弘扬“廉”字为荣,清正廉洁树形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15%,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从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维护开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建设开放包容、行稳致远的幸福开远,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办实、办细、办好,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远新篇章接续奋斗、阔步前行! 

  注释: 

  [1]省级“重中之重”项目: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云南省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重中之重”项目清单的通知》,解化搬迁转型升级建设50万吨合成氨及下游项目、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带动城市更新建设试点项目入选省级“重中之重”项目清单。 

  [2]“三大经济”:是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 

  [3]全省首座“光伏完全直供”换电站:位于国家能源集团开远发电有限公司火电厂区的绿色智能重卡换电站是云南省首座光伏完全直供换电站,主要为小龙潭矿区内的电动重型运输卡车提供换电服务,换电站日输出电能约2.6万度,日均换电次数位居全国第一。 

  [4]“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依托科技支撑,实施种植制度、组织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等方式改变,科学有序开展“烟+玉米、豆类、蔬菜、水稻”等轮作、间作、套作,切实提高土地综合产出率,凸显粮烟复合种植经济效益。 

  [5]“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6]“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统称。  

  [7]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通过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8]“校企地合作”:指院校、企业与地方政府在产学研、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9]4个数字化平台:即“数字开远”视图智能应用平台、数字水稻全产业链平台、滇南煤炭交易数字化平台、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 

  [10]全州第一个数字经济专家工作站:即杨林楠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是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红河州批准的唯一的数字经济方面的专家工作站。 

  [11]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12]“双绑”: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 

  [13]门诊共济:指职工医保参保人的门诊费用以前主要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来保障,往后是通过“共济保障”+“个人账户”的方式来保障。“共济保障”也就是统筹报销,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统筹基金报销职工符合要求的普通门诊费用;另一方面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内的资金可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发生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费用及参加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保障。 

  [14]“毗邻车间”:指开远市以轻工业产业园为试点,联合园区企业,将生产流程中的部分工序分离出来,与周边村(社区)结对共建“毗邻车间”,把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了招工难和厂房紧张等难题。 

  [15]“一老一小”服务:“一老”是指养老服务;“一小”是指婴幼儿照护服务。 

  [16]“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编外校长”指市级领导干部挂联辖区学校;“编外院长”是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长挂钩联系市级医院。 

  [17]“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为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切实提升暴雨、强对天气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确保关键时刻采取有效防范应对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云南省建立“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即: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提前6小时、提前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乡镇。 

  [18]做好“土特产”文章:省委书记王宁指出,从“土”字看,云南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具有独特多样的乡土文化资源;从“特”字看,具有云南地域特点的绿色云品丰富多样;从“产”字看,云南的茶叶、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牛羊、生猪、烟草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千亿元、累计超过万亿元。要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的农业发展路子。 

  [19]工业项目“标准地”: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估、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前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20]“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是指鼓励有一定规模资产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改制设立为股份公司,支持优质企业到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1]“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深入、优势特色产业更加发展壮大、农村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更加高效规范。 

  [22]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2019年印发的《开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开远市户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为0—6岁。结合开远实际,2024年起将开远市户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扩大至0—14岁。 

  [23]实施老年残疾人居家托养照护服务:根据《开远市老年残疾人居家托养照护服务实施方案》,为60岁及以上老年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照护服务,服务内容有:每日健康数据监管、防走失定位、一键求救等服务,每月1次上门健康检测和安全宣讲服务,每月2次上门保健服务。 

  [24]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六大提升行动”:指实施控辍保学提升行动、实施就业帮扶提升行动、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行动、实施基本生活保障提升行动、实施救助保护提升行动,全方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