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人文开远

舌尖上的乡愁: 属于开远的味道,让你的味蕾回家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2-14 浏览次数:

文 / 孙艳

对于开远人来说,能勾起乡愁的美食太多太多,南正街的鸡肉米线、龙树脚的玫瑰冰水、青年路上的烧豆腐、泸水河的烤鸡、泸江公园后门那足以媲美哈根达斯的牛奶冰淇淋……随便点两样都让人口水淹了键盘。基于篇幅有限,且本吃货最近正在减肥,多的就不说了,只推荐三种。

对于开远人来说,能勾起乡愁的美食太多太多,南正街的鸡肉米线、龙树脚的玫瑰冰水、青年路上的烧豆腐、泸水河的烤鸡、泸江公园后门那足以媲美哈根达斯的牛奶冰淇淋……随便点两样都让人口水淹了键盘。基于篇幅有限,且本吃货最近正在减肥,多的就不说了,只推荐三种。

·一碗米饭里的乡愁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杨贵妃秘史》,里面那个风流倜傥、沉溺声色犬马的皇帝唐玄宗曾说过一段话:“后宫的女人就好比桌上的小菜,今天我对这盘感兴趣,吃上一箸,明天对那碟感兴趣,尝上一口。只有贵妃(杨玉环)是桌上的那碗饭,我即使不吃,也要天天端上来。”

唐朝皇帝可以不吃饭,对于开远人来说,米饭却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主食,因此,对米饭的原材料——大米的口感、质量……自有一份独到的体会和要求。不过,再挑剔的开远人,说起一种米来,都要竖起大拇指,露出赞许的目光,这种大米,就是开远本地出产的云恢米。

对于开远人来说,山珍海味没有云恢米饭来搭配,就远远达不到吃货的标准,满足不了吃货的味蕾。记得四年前几家同事相约到北海涠洲岛旅游,到旅馆搬行李的时候发现,同事的行囊中除了普通旅行所用的生活物品,居然还有一个电饭锅和一袋5公斤装的云恢290米。我好笑:“来海边吃海鲜了还有人吃这个?同事操着浓浓的开远腔说:“外边的米哪有我基(家)开远的云恢290好吃啊?等哈(一会儿)吃海鲜腻了,来一碗云恢米煮的饭,你就认得醸(哪样)叫爽了。”于是,在美丽的涠洲岛上,在大快朵颐了鲍鱼、扇贝等一大堆云南少见的海鲜之后,一锅软糯香滑的云恢米饭受到追捧,让千里之外、人在旅途的我们感受着来自家乡的温情,来自开远的味道。

六月的清晨,走进开远羊街乡卧龙谷云恢米优质稻种植区,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风里飘来淡淡的清香,节气虽只是小满,还未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时节,但丰收已指日可待。无数开远人唇齿之间萦绕难忘的云恢米就生长在这个好山好水人杰地灵的卧龙谷坝子。云恢290是卧龙谷软香米系列中的佼佼者,米质好、味清香,口感香润、松软,冷不回生,热不稀烂,蒸煮皆宜,用当地农户的话来说就是“煮熟后放一晚上都不会变硬,第二顿更好吃,如果还没吃完,第三顿做蛋炒饭,比所有米饭炒出来都香。”

在红土高原纯净的生态环境中孕育生长的云恢米,纵然曾“养在深闺人未识”,终究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2008年,云恢290米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4年,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过初审、公众网络投票、省农业厅评选专家组量化综合打分及网络公示无异后,卧龙谷软香米荣获“云南六大名米”的称号。相信假以时日,这一碗让开远人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的云恢米饭,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舌尖上难舍的美味。

·忘不了的香甜滋味

如果说以貌取人会让你和有内涵、高素质的人失之交臂的话,那么以貌取“果”肯定会让你错过一种有味道、高品质的水果,那就是开远的鹰嘴蜜桃。

一次见到鹰嘴蜜桃的时候,我刚刚毕业分配到开远,当时我对这种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的水果完全不屑一顾:这是什么桃子啊?颜色红不红、绿不绿的,形状也不同于一般的桃子,表面还有一层毛毛。看看人家超市里卖的北方桃子,个头又大、白里透红,闻起来还有香味。就算是本地产的油桃,也是颜色鲜艳、表面光洁,看起来很诱人,哪像这种蜜桃一样难看。我极不情愿地接过同事手中削皮后的鹰嘴蜜桃咬了一口,顿时,一股甜香的汁水溢满口腔,果肉细腻滑糯,又甜又脆,让人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从那以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桃子再多,我只吃鹰嘴蜜桃”。我深深爱上鹰嘴蜜桃,也爱上了开远这个第二故乡。

随着在开远的时间增长,我也渐渐对鹰嘴蜜桃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和喜爱。鹰嘴桃因果形奇特似鹰嘴而得名,它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省外引入开远,现已成为开远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开远鹰嘴蜜桃属温带水果,需要酸性的土壤来种植,在其他地方栽种的鹰嘴蜜桃的品质远不如开远当地产的,味道和口感差别很大。开远鹰嘴蜜桃果皮绿黄有红晕,果肉呈绿白色,外表看起来不如普通的北方蜜桃那么漂亮,但其肉质细、质脆,味浓有蜜味,口感独特。当地有顺口溜称:“开远鹰嘴绿蜜桃,好吃不好瞧;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掉。”除了这些,我还知道,西山坡种植的鹰嘴蜜桃特别脆,冷水沟的果肉特别嫩,振动林果场的甜味特别足……

对于开远人来说,鹰嘴蜜桃是年年都要和亲朋好友分享的开远味道,每年七八月份鹰嘴蜜桃上市,除了自家吃以外,热情质朴的开远人都会迫不及待地买上几大箱,送给亲朋好友。记得前年七月份,我恰好到昆明出差,车子的后备箱里就塞了满满的十几箱鹰嘴蜜桃,看着省城的同学朋友们对这来自开远的水果啧啧称赞,我的心里既开心、又自豪。

如今,开远鹰嘴蜜桃除了受到本土和周边市场的喜爱,还通过网络销售走俏全国,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无数初尝鹰嘴蜜桃的人和我当年一样“一见不钟情,一尝忘不了”,我就忍不住会心而笑。当年苏东坡被贬居岭南的时候曾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我来说,每年的七月份能吃到甜脆爽口的鹰嘴蜜桃,这辈子也是“不辞长做开远人”了。

·烧烤摊上的温暖记忆

爱人的老同学出差途经开远,路上给我们打了电话,本来想安排一家环境好点的饭店聚一下,结果老同学在电话里交待:“晚饭不吃了,要等天黑后吃你们开远的烧烤。”


当晚,我们就在烟熏火燎、喧闹杂乱的烧烤摊上招待了老同学,几盘开远人最常吃的烤肠头、吊杆肉、烤鸡胗、鸡翅尖、牙签肉端上桌来,老同学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说起烧烤,不是什么稀罕物,云南的很多地方都有,老同学是搞食品检疫的,走南闯北吃惯见惯,却对开远的烧烤如此赞不绝口、情有独钟,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开远烧烤,名气之大,味道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当夜幕刚刚降临,在开远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找到大大小小的烧烤摊,烟熏火燎的环境、简陋的设施,丝毫不妨碍开远的老老少少对这种小吃的热爱。在开远林林总总、规模不一的烧烤摊中,要说哪儿的最有名,地道的开远人就会告诉你:解化厂。

说起解化烧烤的历史,大概要追述到二十年前。作为当时开远最大的国有企业,解化厂曾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几千名职工加上家属上万人口聚居于此,让解化厂俨然成为一个“城中之城”。解化社区有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集贸市场,一应设施齐全。

解化的工人实行三班倒,早班是早上八点至下午四点,中班下午四点至晚上十二点,夜班是深夜零点至第二天早上八点,这样的作息时间形成了解化夜市的兴起:晚上十一点后,即将上夜班的工人需要吃点夜宵垫垫肚子,准备迎接接下来八小时的辛苦工作;而刚刚下了中班的工人,也要吃点东西好补瞌睡去。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在家属区至生产区的路上,开始有人卖小锅米线、卷粉、面条、饺子等简单的夜宵。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有了烤豆腐、烤猪蹄、肠头什么的。临时的烧烤摊也逐渐形成了规模,现在,解化厂的烧烤摊上,真是鸡鸭鱼肉、时鲜蔬菜,树上飞的水里游的,无所不烤,到这儿吃烧烤的也不仅仅是解化厂的工人了,但凡是开远的吃货,没有不知道解化烧烤的。

记得在解化上班的那些日子,烧烤摊是我和工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上完一天的班,几个工友聚在一起,吃上一碗土罐米线,再烤一盘鸡翅尖,来一瓶啤酒,在昏黄的灯光下边吃边聊,那样的情形,是每一个解化人心中最温暖的关于友情的记忆。

离开解化厂的工作岗位十年了,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交圈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对解化烧烤的热爱从未改变。每当有朋自远方来,或者与本地的朋友相约聚会,解化的烧烤摊依旧是我的首选之地。我喜欢那儿散发出的浓浓的烟火气息,喜欢食物在烧烤摊上发出“滋滋”的声音、诱人的香味,更喜欢那些伴随着香味再一次浮现脑海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