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州庆期间,开一中举行了建校一百年校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在座谈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开远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读书时经常闻到的刺鼻的“臭鸡蛋”味基本没有了,而且开远还成为了一座养老产业走在全省前列的宜居城市。一些工作在一、二线大城市的老校友还表示准备回来买房子养老。
一个曾经以脏、乱、差、热、臭而闻名的城市,变成了今天的美丽开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为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一是对企业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削减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重点减排企业,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考核。二是加强监测,在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解化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华新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开远市污水处理厂等各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15台(套),对污染排放24小时全程实时监测,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85%以上。三是推广先进科技促减排,各企业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坚持加大投入,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的治理工艺积极开展各项污染治理工作,大幅降低了粉尘、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各大企业的污染物减排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四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的建设投产,既激活了传统煤电产业,又延伸了产业链;投入使用的轻工业园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物流园区、大唐热电汽循环产业园区,将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促资源循环利用。
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2015年,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为:化学需氧量削减929吨,完成目标任务377吨的246.4%;氨氮削减131吨,完成目标任务50吨的262%;二氧化硫削减6270吨,完成目标任务6147吨的102%。
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为:完成二氧化硫削减量4214吨,完成率100%;化学需氧量削减870吨,完成目标任务867吨的100.3%;氨氮削减55吨,完成目标任务53吨的103.78%;氮氧化物削减1721吨,完成率100%。
201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为:大气污染物削减项目11个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水污染削减项目完成化学需氧削减量1927.86吨,完成目标任务3973.37吨的48.52%;完成氨氮削减量225.23吨,完成目标任务490.51吨的45.92%。
我市还抓噪音、油烟、重金属污染治理及营运报废车辆的整治,每年定期开展高考期间的降低噪音专项行动,对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限期淘汰工作进行检查。通过专项整治,共强制报废汽车226辆(其中营运车辆45辆),强制报废摩托车1025辆,对4户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停产。加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工作有序推进。我市强化执法监管和信访案件受理,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依法取缔非法采选、非法土炼、非法制作加工等窝点12个(次),查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违法行为7起,行政处罚累计14.5万元,查封环境违法项目1个,依法征收排污费累计1931.6万元,环保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共受理信访投诉案件203件(其中,大气环境投诉122件,水投诉11件,噪声投诉70件),全部办结并进行了回复,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生态建市有序推进
我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个专项规划,高规格打造占地面积3500余亩、投资7.57亿元的凤凰生态公园及体育创意产业园、“四纵四横”城市路网建设等精品景观工程,目前,凤凰生态公园已经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城市路网改造工作正在抓紧实施,预计2018年春节前完成改造。在加强“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突出“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开远特色,做到见空栽树、见缝插绿,先后在灵泉路、建设路等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上补植、新栽花卉苗木近119万株(袋),新增绿化面积4.59公顷,力争打造显山露水、景致怡人的森林公园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超过全国11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我市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城市乱象整治、保洁降污、老旧街道提升改造为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涂乱贴、非法小广告等各种乱象17.45万多起,拆除两违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每月2次的全市城乡大扫除活动,加大了对城市道路清扫、清运和冲洗作业的力度,全面实施灵泉东路、人民中路、东风路、东联村环岛改造项目,城市道路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品位得以提升。
在加大林业生态工程方面,我市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先后启动了“珠防”、“天保”、退耕还林还草、“水保”、“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相继对锁蒙、羊鸡高速公路(开远段)面山、大庄水库面山、南洞河流域等面山和通道进行高起点绿化。2016年设立开远植树日,推动义务植树10万余株,149.25万亩森林资源常年有效保护;投入6200万元,完成通道和面山绿化、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4万余亩;鼓励、支持木材企业、造林大户等各种投资主体从事林地流转,规模营造速生丰产林和观赏绿化树,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打破“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林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