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州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构筑红河人民不甘人后、奋发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高地”,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凝聚科学发展、奋力跨越共识。
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每个县市城市规划区内至少建成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异龙湖消除劣Ⅴ类水质,建成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红河。奋战5年,要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
关键词:精神高地
《红河州“十三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指出,红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以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文艺节目、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阐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
州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州先后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刘怡晴、基层干部的榜样李文勇、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并成为“云岭楷模”的丁莲、获云南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的吴勇等,并在媒体上公布了“最美村官”11名、“最美基层干部”9名、红河州道德模范46名、红河美德少年15名,上榜“红河好人”“中国好人”共27人;全州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窗口单位设立善行义举榜365个,上榜人数2719人,并定期张榜更新,褒扬凡人善举,传扬美德善行。
如此多的榜样,代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折射出人性与道德的光芒,引领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引导和带动着全州人民整体道德水准的不断提升。
按照规划,我州将继续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继续并创新开展社会各行各业、家庭的各类个人表彰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时间节点,引导人们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美德。在群众身边树典型、立标杆。
关键词:文化强州
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采取措施,让独特厚重的红河民族文化绽放出绚丽光彩。
我州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我州绘出文化发展蓝图,制定出台了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着力打造“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全面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努力实现文化兴州、文化富州、文化强州。
州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石屏县古城片区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67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州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近300人;《婼玛阿美》《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10余个高质量的文化精品相继推出。全州已初步建成覆盖广泛、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我州还不断加快了文化专业市场培育,乡村旅游文化、建水紫陶、民族民间刺绣、奇石、根艺等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州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立州
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成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红河,充满诗意,让人向往。
过去的5年,我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根据《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印发了《红河州历史风貌街区和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完成了13县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编制,完成村寨规划提升403个,城市详规覆盖率达75%以上。以“生态绿州、景观美州、产业富州”为目标,深入推进“森林红河”建设,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和公益林保护。为达到“山绿、水清”的目标,把江河两岸、重要水源地周边的森林、林地纳入公益林范围,通过禁伐和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确保湿地和水源林得到有效保护。全州石漠化治理县范围由两个试点县扩大到8个县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加强了水源保护,州境内元江(红河)水系7条主要河流14个监测断面全部达标,江边桥、蔓耗桥等1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综合类别优于水质保护目标,实现红河、南盘江、藤条江出境河流长期稳定达标;以个开蒙城市地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提升了空气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治理、城市“两污”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人居环境质量。
目前,全州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4个、州级生态文明村(社区)974个。
通过州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再次看到我州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以“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明显进步、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健全、生态文化培育总体形成”为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生态宜居”的美丽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