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碑格乡按照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围绕2016年底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积极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通过认真筹划、精心部署、众志成城,达到了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出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的目标,确保了“户脱贫”和“村出列”,在全州率先实现了省级脱贫攻坚乡如期脱贫摘帽、“一年脱贫”的目标。
紧盯目标措施有力
该乡今年精准锁定贫困户899户3387人,通过深入走访贫困村、贫困户,在充分调查摸底、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一村一策”、“一组一方案”、“一户一办法”。“一村一策”,主要是围绕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来规划;“一组一方案”,主要是从修建生产机耕路、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公共设施等方面考虑;“一户一办法”,主要是针对各户情况不同,从提升农户文化素质、资助子女上学、扶持产业发展、加快农户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精准帮扶措施。
该乡明确责任、签订责任状,乡党委、政府印发了《碑格乡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分解表》,把脱贫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长签订了《脱贫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党政领导签订了《脱贫工作任务分解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乡还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部署资金整合、拨付使用工作,建立工作机制,市、乡两级每周集中研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财力、物力、人力,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共整合项目资金4.43亿元,其中碑格乡整合资金1.45亿元。市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包碑格乡所有村委会,督导帮扶计划落实。州、市、乡三级下派驻村工作队员共48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全覆盖44个村民小组。
精准发力成效明显
为了确保成效,该乡一是做到了精准制定政策,产业扶持直补资金1136万元,户均1.1万元,烤烟种植指标新增600亩,向贫困户倾斜;二是精准设施,实施“五小水利”146件,管道饮水实现到户,解决4万多亩生产用水,新建机耕路98.61公里,修缮13.8公里,实施土地整治等项目;三是精准帮扶,采取“菜单式”管理模式,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对照市级产业扶持项目和补助标准,制作项目“菜单”,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需要产业帮扶的项目,向乡扶贫办提出项目扶持资金计划申请,并签订《脱贫协议书》。
该乡严格对标补短板,积极布局冬季农业,在积极发展
头、烤烟等传统产业,着力引进万寿菊、蔬菜、苹果等新兴产业的同时,严格对照标准补齐短板,积极布局冬季农业。重点在碑格村委会、鲁姑母村委会示范种植萝卜500亩,在碑格村委会引进香脆梨1220亩进行示范种植,在碑格和小寨村委会实行800亩的红花订单农业,在小寨村委会示范种植豌豆200亩,在全乡大力推广“小铁头”蔬菜,先期试种1000亩,并继续着力扩大“碑猪、碑羊、碑鸡”养殖业规模,大力推进“碑”字牌养殖业宣传,力争通过冬季农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长短结合务实脱贫
该乡立足脱贫、企业上山,在稳固发展藠头、烤烟等传统产业和不断壮大养殖业的同时,着力引入新兴产业,引进了壹佳益、尚德等种植、养殖龙头企业4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种植蔬菜1700亩、万寿菊3250亩、苹果3000亩,户均可增收5000元。立足基础、党员帮带,在发展传统产业时,该乡通过广大党员主动包帮贫困户,126名党员包帮252户贫困户,采取帮思想、帮计划、帮技术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立足就业、斩断穷根,积极联系云南化工高级技工学校,对有意愿到该校就读的碑格籍学生全部录用,并对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1500元/人/年,确保贫困户子女零失学;按照就业1人,脱贫1户的目标,加大劳动力培训及输出力度,建立信息畅通联络机制,强化跟踪服务管理,成立外出务工工会小组和开远市首家乡级劳务公司,目前,全市为碑格乡提供了874个就业岗位,已转移就业731人,预计全年可实现务工收入1500万元。
加强督察跟踪问效
该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市纪委、市财政、市审计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碑格乡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工作进度等情况进行督察,市委、市政府每星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强化跟踪问效、督察问责。乡党委、政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由乡人大、纪委、相关站所组成督察组,定期检查各个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定期向市委督察室、市扶贫办上报进展情况,每个星期召开驻村工作队联席会议,时刻掌握各村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易地搬迁扶贫有序
该乡紧紧围绕“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对安置点产业发展进行了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加强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市、乡两级劳动力转移脱贫平台就近或外出实现务工,积极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做好搬迁户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出租收益。该乡还长期规划将搬迁安置点与集镇扩容改造结合起来,一层改多层,民居改商铺,一产转三产,农村人口变为城镇居民。
该乡充分调动和发挥搬迁群众主体作用,坚持统规自建,政府、驻村干部引导监督把关,搬迁户成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组织开展推进工作,理事会组织集中购买、运输建材,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事会成员监督进度、质量、数量、价格等,确保了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促,形成了“乡党委、政府牵头总抓,村级具体落实、包驻村干部严格督促、村民自发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布局合理、厨卫入户、人畜分离,兼顾发展空间,民居采取“打二建一”“打三建一”方式,内部空间充分考虑了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节约适用,并提供多种户型图供安置户选择。
该乡严控安置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人均25平方米以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民居建设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随迁户也严格把关,决不允许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建房加深贫困不能如期脱贫,决不允许随迁户因建房成为贫困户,同时严格审核公建投入,在保障需求的基础上杜绝高大上,避免过度投资。
今年碑格乡易地扶贫搬迁共454户204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81户1657人,有碑格新村、架吉新村、六土白新村、妈达新村4个安置点,安置点外的搬迁户均为插花安置,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且有193户竣工,补助拨款50%,贷款发放100%。
脱贫攻坚开花结果
该乡通过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展工作,实施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项目后,全乡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下降到2015年底的21.6%。
按照“因地制宜调结构、见缝插针布产业、千方百计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抓实短、培育长,以 头、烤烟、蔬菜、万寿菊等产业为短期,以养殖羊、猪、鸡等产业为中期,以发展苹果、中草药种植为长期。目前, 头、烤烟、碑猪、碑羊、碑鸡已成为该乡的主要支柱产业,蔬菜、万寿菊、苹果、中草药等产业通过试种正逐步在全乡铺开,确保户有增收产业、村有脱贫产业。
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思路,该乡对一些拥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众,还有剩余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自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美丽家园等项目以来,今年又相继落实扶贫安居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后,全乡的农村危房逐步消除,群众的居住环境逐步改善,农户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8月底,碑格乡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对899户贫困户入户进行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5000元以上的贫困户有755户2728人,3200元-5000元间的有130户594人,32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14户65人。全乡的贫困发生率可降低到3%以下,已达到考核指标,全乡4个贫困村可全部退出。按照全乡人口15680人测算,该乡卫生院应配备床位24张,实际床位有24张,目前该乡应有乡村医生19名,实际有乡村医生22名,已达考核指标,并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经对照贫困退出考核内容,通过开展评估评分,碑格乡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的评分可在85分以上,贫困发生率可控制在3%以下,顺利完成了整乡脱贫出列工作。
万寿菊当年种植当年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