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务要闻

我市不断强化“本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2-14 浏览次数:
  我市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使培养对象达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标准。
  制定培养计划。在全市实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分别在教育、医疗卫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农林畜牧等四大领域开展 “1+3”活动,即1名专家导师亲自对3名业务能手进行为期两年的传、帮、带教育培训,通过技术辐射和能量传递,力争使培养对象达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标准。目前全市第一批培养计划共组成了11个“结对团队”,其中教育系统4个、医疗卫生系统3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1个、农林畜牧3个。在推进培养计划过程中,市人民医院主动邀请了昆明市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技术专家担任导师,到场授课坐诊培训学员;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将9名培训对象选派到广州、上海的大型医院进行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进修,不断提升“本土”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大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实施特殊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潜能和活力,努力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是在为期两年的培养期内,由市委人才办协调市财政给予专家导师、培养对象每年5000元经费资助,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专家导师、培养对象开展科研教学、课题研究、进修学习、交流研讨等。二是要教育、卫计、农业、林业四家党委和用人单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促进此计划顺利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三是对通过培养后取得更高一级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给予一定的奖励。
  严格管理考核。一是规范管理制度,由市委牵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对专家导师、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的职责做出具体规定,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对象自身条件,制定培养计划,确定了专家导师、培养对象两年工作目标;要求市级分管领导每个季度至少1次上门问需求、听意见、解难题、搞服务,及时总结经验。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所在党委共同对专家导师、培养对象进行前期、中期、期满考核和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遴选和推荐更高层次培养对象、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对于考核、评估不称职的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对于在培养期内专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平庸的培养对象,取消其被培养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