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远市审计局在组织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注重创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审计力量。
一是创新组织方式,注重多元结合。为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有效融合、优化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质效。开远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州市联动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在红河州审计局开展开远市领导“双责”审计的同时,统筹开展市级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做到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时开展、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切实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通过项目实施共享审计成果17个,提升县市审计人员在自然资源审计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图1:州市两级审计组到中和营涉水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二是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组运用“表格式”“信息化”的审计方法,依托“云审查”、“审计眼”和无人机等信息系统,改变传统查阅大量资料寻找疑点线索的方法,针对审计事项,设计填报被审计单位相关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行政许可情况、南盘江流域生态保护情况等表格12个,对全市255.58公里的大小河流不同时期水资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比对、研究、分析,查找疑点8个,进行实地核查确定问题2个,切实有效提升疑点线索分析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效。

图2:审计组利用无人机对三角海水源进行遥感影像数据采集
三是创新审理模式,确保审计质量。在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实施过程中,坚持审理关口前移,切实把审理工作做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关口,相关业务科室及时深入审计现场,对审计组开展的调查了解、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审计程序的遵守以及审计纪律的执行进行严格把关控制,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有效增强审计质量的源头把控效应。
四是创新整改理念,提升整改成效。在审计过程中,以“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为目标,将立审立改、边审边改贯穿始终,做到全程紧盯、全程指导、全程协调,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共同寻找整改突破口,在审计实施阶段督促被审计单位修复水源点围栏、规范行政执法等8个问题进行整改,促使被审计单位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整改,实现了“要我整改”到“我要整改”的转变,切实强化了审计整改的落实力度。

图3:审计组实地查看勒白冲水库溢洪道出囗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