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开远市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美丽、幸福开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中央和省级下达的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天保工程、长防林三期工程、植被恢复等重点林业项目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城市通道和面山绿化建设,加大全市植树造林、管护工作力度,全市森林质量逐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荒山披绿衣,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开远市依托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天保工程、长防林三期工程、植被恢复等重点项目,种植湿地松、桤木、合欢等适宜开远气候的生态树种,榕树、蓝花楹、冬樱花、石楠、菩提、湿地松等绿化树种,种植兼顾经济效益的苹果、橙子、李子、桃子等经济树种。通过五年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共植树造林23.28万亩使全市荒山披上了绿衣,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07%,相比“十二五”末提高了9.03个百分点(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4.04%);目前,开远市森林蓄积量目前已达到198万立方米,比2015年的175万立方米增加了23万立方米。
资金投入多样化,实现“绿水青山”新蜕变。“十三五”期间,开远市抓住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契机,坚持生态优先,整合资源,创新生态建设模式,多渠道争取资金,大力发展林草事业。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精准招商,引进红河山水青、华信苗木公司、三鼎苗木公司、云南四季丰锦、红河福权、文兴苗木、浙兴林果等多家经营主体参与国土绿化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二是资金投入多渠道。整合政府涉农涉林资金,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联动,激活了金融和社会资本融入石漠化综合治理,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五年来,累计投资4.98亿元,其中,向上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76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900万元,通过配套项目和政府补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93亿元。通过五年的努力,开远市国土绿化成效显著,实现“绿水青山”新蜕变,曾经的荒山秃岭蜕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及风景宜人的城市生态公园。
开创运作新模式,成就“金山银山”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开远市破除政府包办的传统思维定势,创新国土绿化建设模式,整合资源大力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探索形成了生态建设多元发展模式。通过采取政府主导、政府引导+经营主体参与、企业实施+政府回购、政府引导+社会建设生态公园等新型运作模式,开远市极大地促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实现了各类营造林项目的投资、建设、使用有机统一,在破解“年年造林不见林”难题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在各类营造林项目实施过程中,开远市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将传统的生态治理项目进一步提升,在改善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引入林山花海、白草橙香、南山生态园等一系列项目,让石漠化项目升级为精品旅游项目,实现石漠化治理与乡村振兴、康体旅游有机结合。“十三五”期间,开远市依托陡坡地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退耕还林项目等,完成经济林种植3.4万余亩,发展种植橙子、杨梅、花椒、葫芦梨、鹰嘴桃、苹果等各类经济林树种19种,“绿水青山”正逐渐变成拉动产业发展的“金山银山”。
附图:开远市“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成效照片


开远市城市通道及面山绿化(白草橙香)实施前
开远市城市通道及面山绿化(白草香橙)实施后


石漠化综合治理(南山片区)实施1年后
石漠化综合治理(南山片区)实施2年后



实施森林(幼苗)抚育(除草)后1
实施森林(幼苗)抚育(除草)后2
实施森林(幼苗)抚育(除草)后3


白土墙二台坡观赏苗木基地
阿德邑2015年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
乍黑甸社区退耕还林工程第三年造林成效


白土墙二台坡天保工程人工造林两年成效
乐白道怡里村退耕还林工程第三年造林成效
中和营大坪寨经济林(橙子)



乐白道酒房村委会三道湾经济林(鹰嘴桃)
白土墙林场邓山坡经济林(花椒)
乐白道八盘寨经济林(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