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我市多措施提升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的效能,效果显著。
一、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
推进政务服务“集中”。不断推进部门、事项、人员进驻政务中心集成办理,全面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前,市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41个,进驻中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共1099项。让群众办事“少跑腿”。积极开展事项梳理,规范办事指南, 同时积极探索免费代办服务制度,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降低办事成本。强化大厅运行管理。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做好扫码登记、测温、消杀等工作。设置带班窗口,实行领导带班制,设置咨询导办窗口,开展咨询导办服务,主动帮助来访群众获取信息、办理业务。强化大厅窗口人员作风纪律管理,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和上下班指纹打卡考勤制度。加大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实行微笑服务,全力打造“服务更优、效率更高、形象更佳、为民便民”的服务窗口。加强乡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指导工作。实地到乡级为民服务中心指导业务,打造村级便民服务点,完善市、乡、村三级联动审批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村村通”、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0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办件120余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9%。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一网通办”。持续开展我市政务服务事项入库核查和规范工作,实现事项要素标准化、精准化。全市共有45家单位把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1099项事项进驻网上平台提供办事指南查询和办理服务,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在线办理。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大厅推广使用。指导办事群众通过下载云南政务APP,扫描关注云南政务微信公号等方式开展网上申报,全面推行在线申请、在线审查、在线办理,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提高我市平台使用率和网办率。网上可办事项1067项,网上可办率达97.09%;全程网办事项565项,全程网办率51.41%;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100%;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52%。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在线办理。加大国家“互联网+监管”推广使用力度。下发通知,明确工作任务、倒排日期,及时组织部门集中录入监管行为采集信息。目前,开远市监管事项809项,已录入检查实施清单676项,实施清单完成率89.29%,行为信息采集覆盖率达60.07%。加大“12345”政务平台管理。督促部门做好“12345”政务热线反映疑难诉求问题答复、处理,确保诉求渠道畅通。2020年,全市“12345”政务热线综合平台受理各类咨询投诉912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扎实做好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服务和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管理工作
一是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抓好全市投资项目集中、并联、在线审批与监管工作,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综合服务窗口,指导项目业主网络申报、查询进度,落实投资项目“一项一表一码”审批要求,变业主跑为网络跑,为全市投资项目申报审批、国家重大项目库对接及各部门申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入库等工作提供优质服务。2020年,全市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报批项目699个,审批事项1008件。其中并联、联动项目198个,项目投资概算934.41亿元,综合审批提速率62%。代办项目104个。
二是严格监管,督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国有企业按照中介超市运行规则和中介服务评价监督规定开展选取工作,加强项目服务与监管,做到事前指导、事中跟进、事后问效。2020年,全市通过中介超市公开选取中介服务项目134个,位居全州第二。
四、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管理
一是规范服务,全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运行。落实“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要求,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实现远程开标常态化。实行交易保证金网上缴交,切实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全面推行无纸化电子开评标,更好促进公开公平交易。2020年,通过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全流程网上交易项目120个,总成交金额97895.29万元,节约资金1363万元;我市“政采云”平台入围供应商51家,上架商品1308件,为政府采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网上采购通道。二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管理,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2020年,我市在红河州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上发布交易信息265条,其中需求信息公告94条,中标(成交)公告84条,其他信息87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便民减费工作,政府采购项目可通过交易平台免费下载招标文件,投标人只跑一次,有效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更好地促进交易公平、公正。我市政府采购首个电子在线开标项目顺利完成,打通了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南盘江开远市境内河段采砂经营权”项目电子竞价交易完成,打破了传统开标(竞拍)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投标企业“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