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以来,开远出现持续有效降雨,有部分地区出现单点性降雨,极易发生山洪灾害,开远市水务局紧绷防汛安全弦,以水库安全度汛、河道行洪安全和山洪灾害监测为重点,筑牢“七面墙”,全力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织“安全防护网”。
压实“责任墙”。汛期以来,开远市水务局紧绷防汛安全弦,未雨绸缪,积极谋划汛期安全工作。一是落实领导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负责制、岗位负责制等为支撑的防汛责任制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二是对重点河道、重点水库和在建工程,落实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形成日常工作有人管,关键工作有人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减灾工作格局。
清理“隐患墙”。一是及时印发《开远市水务局关于开展2020年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到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督促相关单位做好防汛安全检查。二是对重点水库、在建工程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原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全方位、拉网式、动态化的排查,做到查险不留死角,除险不留隐患。三是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止”的要求,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将河长制工作与汛期河道行洪安全相结合,对全市主要河道进行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做出清障、移除河道障碍物,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四是同时组织人员对南洞河、泸江河内的水葫芦进行及时清理,保障河道畅通无阻。
筑牢“度汛墙”。一是编制上报我市大庄水库、三角海水库两座中型水库2020年汛期调度运用方案,按照方案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水库安全度汛。二是督促全市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单位严格落实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预测预报、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水位监测,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确保信息快速、及时、准确的上报。三是投入1.68万元资金,对14座小(二)型水库的管理员给予汛期每人每月200元补助,加强水库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四是积极争取到37万元的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对4座小(一)型水库和4座小(二)型水库进行维修养护。
建起“防洪墙”。完成投资1.7亿元,实施泸江河、南洞河、新寨河、沙甸河四条主要防洪河道的综合治理,共治理河道28.94公里,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保护周边农田。目前,四条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均已完工,具备防洪度汛任务,将对全市的防洪安全发挥工程效益。
编织“防御墙”。一是投入资金,加强对山洪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维护。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23万元,完成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维修养护、平台升级改造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等项目,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正常运行。二是投入13.32万元对全市111名山洪灾害监测员给予汛期每人每月200元的补助,加强其责任心,发挥好“耳目”作用;三是组织人员到全市七个乡镇(街道)陆续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培训,一线山洪灾害预警员、水库巡查人员、河道专管员及水管站工作人员等311名人员参加培训。 四是组织好山洪灾害预警演练。积极督促全市七个乡镇(街道)均完成山洪灾害预警演练的同时,组织人员在分别在泸江水库、大庄水库、三角海水库、水塘哨水库等重点水库进行山洪灾害预警演练,筑牢安全防线。
落实“制度墙”。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及时收集、统计并报送雨水情、险情和防御工作情况,保证信息畅通。值班领导绷紧防汛安全弦,遇到突发时间保证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汇报。二是联合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和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开展强降雨天气联合会商,分析当前面临的防汛现状,就提升预报预警准确性,加强资料共享、内响应外联动等相关工作开展交流座谈。
抓实“抢险墙”。一是按照“大汛保平安、旱涝保丰收”的目标要求,开远市水务局积极储备60台泵、350卷消防水带、5500米水管、2000只沙袋等一批防汛抢险物资,确保防汛物资质好量足,并对防汛物资进行登记造册,由专人管理。二是抽调40余人组建一支防汛抢险队伍,确保险情发生时能迅速投入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