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基本形成“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档增速。
农村公路建设高质量。以县乡干线、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建设为抓手,年内实施楷小公路、自然村道路硬化、卧石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通过提升公路等级、优化路面结构、窄路拓宽、隐患路段处治等,着力补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断头路”、路面“油返砂”等“短板”,提升全市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年内新开工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建设里程共计116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整改隐患里程377公里,全市通建制村农村公路通畅率100%;近年实施农村公路质量合格率达100%。
养护质量高要求。坚持“建养并重”,逐级落实交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的管理养护职责;形成了县道由市交通运输局管养 、乡村配合,乡道由乡镇(街道)负责管养,市交通运输局按管养里程、养护成效拨付资金,并指导督促监管的管养体制。年内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相继实施大中修工程、预防性养护、小修保养、美丽公路创建、桥梁养护、汛期水毁保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资金筹措管理、质量监督、经费核拨、技术培训机制和应急预案等,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
路政管理高标准。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联动协管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严格路政执法,截至目前,清理整治农村公路广告类设施143处(块),拆除违章建筑2处300余平方米,现场责令整改违法占用公路摆摊设点7处、清理乱堆乱放3处30余平方米、建筑及生活垃圾4处20余立方米;处理涉路违法行为14起、对当事人进行警告教育40余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件,处理损坏公路赔补偿案件1起;办理行政许可2件,现场处理涉路安全隐患6起,有效保护路产路权完整。
农村客运发展高水平。科学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优化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打破传统班线客车经营模式,整合现有农村客运资源,将原来开远至大庄、开远至小龙潭等班线点对点“定线经营”整合为“区域经营”;鼓励客运企业开行隔日客车、周末客车、赶集客车和预约定制服务客车等多样化的发班运营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全市7个乡镇(街道)通客车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