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摸排家底“清”。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我市水利“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农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市水务局根据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及时对全市430个自然村174551人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分类建立档案台账,做到问题准、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编制规划方向“明”。坚持调研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饮水安全建设现状,编制《开远市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明确“基本实现工程管理与技术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基本建立完善水质保障体系”的三大目标;连续四年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分年度、按步骤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举措“实”。在条件较好的集镇通过实施重点集镇供水项目全面解决群众的用水问题;在受地理条件限制、水资源缺乏的偏远山区,通过实施“一村一策”集中进行技术攻关解难题。2019年,全市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7件,铺设村内外管道近200公里,新建泵站17座,新建水池27个,安装消毒设备及管理房18套,安装一体化净水装置7套。至此,我市实现自来水管网村村通。
四是多方联动水质“优”。编制《开远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开远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开远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切实强化农村地区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依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检测技术力量,共同建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采取定期和巡查方式,对全市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进行抽样检测,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五是建管齐抓效益“长”。一是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制定出台《开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远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工程的责任和义务,督促各乡镇(街道)、各村制定水利设施管理办法,聘请人员对农村饮水设施进行管护。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制定村组农村饮水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市水费收缴率达94.81%,建立352个收费管理制度,覆盖全市430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