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开远市水务局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成效的检验标准,把教育成果转化成工作实效。
一是深入调查,查找“病症”。开远市水务局将为群众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学习教育的使命和初心,抽调党员干部,分组进村入户找“病症”,每个小组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进行摸底调查,并分类建立档案台账,做到问题准、底数清、情况明。经过仔细排查,全市共有16个村子需要增加饮水设施,33个水窖村需要重新建设饮水安全设施。针对排查到的“病症”,开远市水务局召开班子会议,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汇总集中,通过集思广益,深入分析,使调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成为2019年的农村饮水工程实施的详实依据。
二是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存在“病症”,开远市水务局千方百计寻找治疗的“良方”,确保精准“用药”。全局干部职工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初心和使命,成立5个技术组分赴到各乡镇(街道),开展及时指导工作。技术组通过实地查勘,设计适合的供水方式,有水源点的地方通过管网建设接通自来水,没有水源点的地方,通过打井、引用水库水源等方式方法创造“水源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设计农村饮水实施方案,精准施策,做到“一村一策”,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困难。
三是灵活机动,“药到病除”。在工程实施中,有的村子因条件限制,难找到合适的水源点,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想办法,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不落下一村,不漏掉一人”。在灵泉街道办事处三台铺村委会洒红口村,技术员想方设法将三台铺水库的水源通过泵站提水至300米的高度,经7公里的管网将把水引入村口的大水池内,经过一体化的净水设施消毒后,供到每家每户,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在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的白石岩村,因地质条件受限,两次打井都失败,周边无稳定的水源点,技术人员不放弃,攻坚克难,通过多次走访村组干部和实地踏勘后,发现附近一处位于深谷密林中的水源点符合条件,但施工难度大,引流提水的管道必须在45度以上陡峭的山坡上进行铺设。经过多方努力,通过管网建设将水源从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引入水池,从根本上解决白石岩村的供水问题,保障群众用上自来水。正是有了水利人这种勇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2019年,全市33个水窖村的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据统计,2019年,我市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89.57万元,铺设管道222680米,新建水池27个,巩固提升全市74个自然村饮水设施,受益群众达26947人。

图为白石岩村建在陡坡上的饮水管道
四是跟踪服务,巩固“疗效”。为检验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情况,使工程真正受益群众,开远市水务局成立5个核查组对全市7个乡镇(街道)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共涉及430个自然村17.4551万人,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切实打通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为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开远市水务局还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建后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指导各村庄量身定制饮水安全工程建管方案,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节水、用水等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严明,责任到人,杜绝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
五是成果显现,群众满意。我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9年底先后实施了13个年度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供水人口达17.2443万人。全市建有集中供水工程263件,其中:城市自来水厂1件,农村供水人口达2.4252万人,乡镇供水工程6件,总供水人口6.4221万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256件,供水人口8.397万人。依靠大口井及其它方式供水有3村0.2108万人。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98.79%(城郊外有3个自然村使用地下水井外,其余全部用上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98.75%。
农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清洁、方便的饮用水,使农村群众从“拉水、背水”的饮水困境中解放出来。农村群众饮水有保障,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远市水务局干部职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群众的认可,为主题教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陈亚艺 余帆)

图为开远市水务局干部职工入户了解群众饮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