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绿差冲:“党建+”催生新活力 助农奔小康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1 浏览次数:
  “过去,我家的经济情况不算贫困,但也是平平常常,没有什么起色。跟着合作社养猪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情况变好,盖起了新房。目前,我家仅仅是能繁母猪,就养了40多头。”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绿差冲村民孔严伟说。
  这是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党建+”发展经济的一个实例。近年来,绿差冲村委会党总支强化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由村党组织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探索有效的“党建+”发展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党建+合作社”模式
  绿差冲村委会辖青龙街、绿差冲,旧寨,双塘子,石洞一、二组,蚂蚁白,摩多,团田,新邓耳9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主要有汉、彝、苗3种民族聚居,其中石洞、双塘子为苗族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绿差冲村委会地处山区,一直以来,由于受地理因素等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当地农户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激发村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小龙潭镇党委积极“牵线搭桥”,组织绿差冲村委会各党支部负责人到开远、路南各大养殖基地参观,让支部党员干部详细了解山羊从繁殖、培育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渐渐使“依靠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理念在各支部书记心中扎了根。
  绿差冲党总支书记普义勇说,绿差冲村委会属于山区村委会,经济发展落后。一方面,绿差冲的党员,大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文化水平低,党员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党总支集体资金特别少,无钱办事,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了强化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绿差冲党总支决定由村党组织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充分发挥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2013年,普义勇和村三委班子成员一起组建成立了“开远市带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村党组织集体经济实体。
  普义勇说,绿差冲村民历来就有养殖山羊的经验,各小组都有农户养殖山羊。2013年7月10日,他和村三委班子成员一起组建成立了“开远市带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村党组织集体经济实体。为切实解决“空壳村”“无钱办事”的困境,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发展能力,2014年,小龙潭镇党委将绿差冲定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试点,由镇党委和市工商局分别扶持0.5万元,交由绿差冲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现金形式作为“合作股份”启动资金注入。
  合作社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运作,规定集体经济股份按照所占股份的比例进行红利分配,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的资金作为追加股本,并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绿差冲公益事业及村级组织活动的开展。“合作社成立时,有入股股金43万元,养羊120只。发展到现在,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79万元,存栏山羊350多只。每年靠出售肉羊及羊粪收入可达5万元。”普义勇说。
  普义勇说,合作社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缓解了村集体的经济压力。目前,合作社培育养殖大户30余户。
  除了开远市带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外,绿差冲党员卓长君也带头成立了贤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双塘子村,由党员带头,也成立了山羊养殖合作社。山羊养殖合作社目前存栏已达到200多只羊,成立至今共出栏山羊400余只,助农增收30余万元。
  绿差冲“党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了“空壳村”清零目标。同时形成“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帮农民”的发展新态势。
“党建+能人大户”模式
  “几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小龙潭镇党委发展和培育了养殖能人30余人。2016年帮助养殖大户申请“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184万元。将乡土能人扶持为养殖大户。绿差冲在党支部引导下,积极发挥能人优势,通过精准包抓、精准帮带、精准服务、精准定责,为农户提供全范围、多角度的精准帮扶,实现了农户致富与服务效能双提升。积极探索“明白人、带头人+农户模式”乡土能人得到政府扶持发展为养殖大户,作为养殖业的“明白人、带头人”。他们将幼崽以优惠的价格供应给本村及周边村的零散养殖户,并为所有的零散养殖户免费提供疫苗防治、养殖技术及销售信息,为这些零散养殖户解除后顾之忧,带领他们通过发展水产养殖共同致富。
  卓长君说,绿差冲村的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前养猪的人特别少。自己身为一名党员,就要发挥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周边80余户农户加入到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绿差冲小组和青龙街小组的农户,大多数农户现在都养30头左右的生猪,增加了收入。
  卓长君说,自己会抽空到农户家开展技术指导,传授养殖经验。农户也会请他去看一下自家养的猪,向他请教一些养猪的技巧。他还向农户提供生猪销售渠道,帮助他们联系买家。
  卓长君介绍说,绿差冲村的普红兵家,现在养着40多头猪,日子比过去好得多了;同村的马勇家,现在养着120多头猪,家庭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生猪养殖,卓长君脸上都是笑容。他说:“没搞养殖前,大家一无所有;现在靠养猪,日子过得都不错。”
“党建+产业基地”模式
  近日,连续两周的降雨之后,天气逐渐转晴,绿差冲村委会石洞自然村第一小组村民熊安全喜笑颜开,忙着给万寿菊地里施肥和除草。他说,这场雨过后,他的致富花——万寿菊就有希望达到去年的收成了。
  熊安全是万寿菊的花农种植户,他家里有30亩地,其中的10亩地栽种万寿菊。去年,他家的万寿菊达到了每亩1200公斤的产量。
  除了熊安全家,石洞自然村还有很多农户种植万寿菊。2016年,石洞自然村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1600余亩,产量达到1920吨,按平均价格每公斤1元人民币计算,总产值达到192万元,除去人力,每亩有800元的纯收入。相比2015年,仅万寿菊就为石洞自然村带来了64.32万元的增益。万寿菊成为石洞村民致富增收的一大产业。
  为了扶持万寿菊产业基地的发展,小龙潭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措施,修通了进山、进地道路;对万寿菊种植农户补助肥料;建设了石洞万寿菊收购厂;邀请专家对农户种植进行指导等,引导更多人种植万寿菊脱贫致富。
  实践证明,小龙潭镇“党建+”发展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益探索,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
  小龙潭镇党政领导表示,下一步,小龙潭镇将推广“党建+”的党建脱贫“双推进”新路子,继续以党委为引领、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主体、产业为抓手、能人培育为推手,依靠合作社组建带动,将基层党建融入扶贫工作,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发展经济,增加农户收入,带领全镇人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