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开远市委员会党校
-
索引号000014348/2018-03641
-
发布机构中共开远市委党校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7-09-30
-
时效性有效
中共开远市委党校2016年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中共开远市委党校是在中共开远市委直接领导下,轮(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对全市公务员、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妇女干部、市属部门入党积极分子、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等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进行考核观察;围绕国际国内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开远市的实际,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开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
中共开远市委党校始建于1964年5月,占地面积36.5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能容纳200余人的多媒体报告厅、100个床位的宾馆式学员楼、200余人就餐的食堂等办学基础设施。2001年1月成立了市行政学校和社会主义学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党校为市委直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是市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核定编制17人,现有职工16人。内设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科、教务科、行政科、网络信息科5个职能科室。
2、项目实施依据
根据党校培训工作和党校实际作出部门预算,市财政局作出的《开远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6年财政经费支出预算的通知》(开财字〔2017〕6号)文件批复,专门安排党校事业发展经费183万元,为党校正常办学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项目经费基本性质及用途
党校事业发展经费主要包括: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电费等。主要用于支出保障办班期间教学、外聘专家教授和学员参训服务;保障调查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办学设施维修和日常维护正常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提升教育培训的教学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体目标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行政后勤为创联,不断改善办学设施,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研水平,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一是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办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估。
二是健全师资培训机制,派送教师到上级党校或高校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学习调研。
三是教学设备齐全,信息网络有效运行,能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
四是办班期间学员参训服务保障有力,加大维修改造力度,确保教学设备、水电设施和各类基础设施能满足办学的正常开展。
五是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监管并有效执行,项目核算真实、准确和规范,各类会计核算资料提供及时,项目及时进行决算,并形成因定资产及时登记入账。
(三)整体收支情况
1.2016年中共开远市委党校2016年度收入合计305.65万元,财政拨款收入305.65万元。
2.基本支出 :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61.43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208.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7.9%。主要用于干部教育培训工资福利支出。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41.1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15.4%,主要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住房保障(类)支出18.0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6.7%,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
3. 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71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0.77万元。
(四)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有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运行监督、信息网络管理等制度。
2.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财务管理和内部审核制度。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确立了财务管理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授权”的财务管理体制。
3.具备良好的资产管理台账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登记建账,动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设有准确、完整的台账,其它各部门指定专人兼管部门固定资产工作。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以明确责任、安全保管、合理使用。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以做到账、卡、物相符。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我校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绩效,强化了对各类业务费用支出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管,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有利于不断改善党校的办学设施,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二)自评指标体系
中共开远市委党校2016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
指标解释 |
评价要点 |
评分标准 |
得分 |
投 入(15分) |
目标设定 |
绩效目标合理性 |
3 |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内容与绩效目标是否相符。 |
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依据; |
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依据(1分); |
|
绩效指标明确性 |
2 |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是否根据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是否做到指标具体、细化、明了。 |
①是否将部门支出绩效目标分解、细化为可衡量、可考证的绩效指标; |
①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分解为可衡量、可考证的绩效指标(1分); |
|
||
预算配置 |
预算编制科学性 |
2 |
部门预算与履职目标衔接紧密,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数据详实、结构优化、细化可执行。 |
①年初预算编制是否与履职目标衔接紧密; |
①预算编制是否与履职目标衔接紧密,若衔接紧密得(1分)。经对比,发现一项预算支出与履职目标无关扣0.5分,扣完为止; |
|
|
基本支出保障 |
2 |
考评基本支出包含内容的保障情况 |
①基本支出预算是否能够保障机构正常运转; |
根据审计报告及其他检查报告披露或抽查情况,项目支出中存在列支基本支出内容,或基本支出留有缺口。 |
|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2 |
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
评价在职人员控制情况。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 |
①在职人员控制率在100%以下(2分); |
|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2 |
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
评价“三公”经费变动情况。“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 |
①“三公经费”变动率≤0,(2分); |
|
||
重点支出安排率 |
2 |
部门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
评价项目支出安排情况。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 |
① 重点项目支出安排率≥90% (2分) 网站支持IPV6滇ICP备202200729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