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索引号
    000014348/2018-04118
  • 发布机构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9-30
  • 时效性
    有效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属行政机构,内设科室有:党政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军官转业安置科、农民工工作科、工资福利科、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执法监察科、信访和调解仲裁科、人事科、信息技术科。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末实有人员编制39人。其中:公务员36人;工勤人员3人。 

  离退休人员18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8人。 

  (二)职能职责 

  1、拟订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单行条例草案及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实施意见,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拟订开远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指导和监督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负责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4、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执行上级城乡养老保险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保险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制度,审核、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等管理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和管理。 

  5、负责就业、失业和社会保险基金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6、会同有关部门拟订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和地方性津贴、补贴政策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贯彻执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离退休政策,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7、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参与人才管理工作,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 

  8、贯彻执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的落实。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9、负责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政策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荣誉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 

  10、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规划,拟订农民工工作政策及实施意见,协调、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1、统筹执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执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 

  12、贯彻执行引进外国智力规划的相关政策,负责出国(境)培训年度计划拟订上报,审核上报出国(境)培训项目并组织实施。 

  13、承办开远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整体收支情况 

  1、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收入合计887.9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887.90万元,占总收入的100% 

  2、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支出合计886.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42.75万元,占总支出的84%;项目支出143.82万元,占总支出的16%;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7年基本支出742.75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本局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 其中: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666.57万元,占基本支出的90%;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76.18万元,占基本支出的10%。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7年用于保障本局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和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143.82万元。主要用于三支一扶人员经费、大学生村干部经费及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支出。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我局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二、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共性体系) 

一级 指标 

  

分值 

二级 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具体指标 

自评分 

投入 

20  

预算编制 

2 

预算编制规范性 

2 

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认真和规范组织人员按时编制年度部门预算(2分) 

2  

目标设定 

11 

绩效目标合理性 

4 

结合部门职责、年度工作任务设立部门整体绩效目标(2分) 

2  

整体绩效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计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分) 

2  

绩效指标明确性 

7 

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2分), 

1  

细化的绩效目标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2分) 

1  

绩效目标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3分) 

2  

年初预算配置 

7 

在职人员控制率 

3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等于100%3分),≥100%或≤90%1分) 

3  

“三公经费”变动率 

2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变动率≤03分),变动率>00分) 

2  

项目支出安排率 

2 

年初预算项目经费安排率=[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额/(年初预算安排的保运转支出+保民生支出+保稳定项目支出+项目支出)]×100%。等于100%2分),80%99%1分),<80%0分) 

0  

过程 

45  

预算执行 

27 

年初预算完成率 

5 

预算完成率=(预算实际支出数/预算安排数)×100%,预算完成率等于100%5分),80%99%2分),<79%60%1分),<60%0分) 

2  

年初预算调整率 

3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批复的年初预算数)×100%。调整率等于03分),>0或<0且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同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的(1分) 

1  

结转结余控制率 

5 

结转结余控制率=(本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100%,结余结转控制率<15%(5)15%25%(3)25%40%(1),>40%(0) 

0  

“三公经费”控制率 

5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100%5分),等于100%3分),>100%0分) 

5  

政府采购执行率 

5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100%5分),等于100%3分),>100%0分) 

5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4 

按规定模板公开预决算信息(2分) 

2  

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2分) 

2  

资金管理 

11 

管理制度健全性 

3 

制定具有预算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3分) 

2  

资金使用合规性 

8 

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2分) 

2  

重大经费开支经过评估、论证(2分) 

2  

资金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2分) 

2  

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2分) 

2  

资产管理 

7 

制度建设 

2 

制定具有相关资产管理的制度(2分) 

2  

资产管理安全性 

5 

资产账实相符(2分) 

2  

资产配置合理(1分) 

2  

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2分) 

2  

产出 

15  

部门履职 

15 

职责履行 

5 

完成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或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5分) 

5  

完成及时情况 

5 

工作任务完成及时率=[(实际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100%,及时率≤05分),>00分) 

5  

重点工作办结率 

5 

本部门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办结率≤05分),>00分) 

5  

效果 

20  

履职效益 

20 

效益 

10 

部门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10分) 

10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10 

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对往来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满意度测试,非常满意(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不满意(0分) 

10  

总分 

100  

  

100 

  

100 

  

85  

备注 

  

    

  (三)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过程 

  1、核实数据。对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将2016年度和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查阅资料。查阅2017年度预算安排、预算追加、资金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和财务凭证。 

  3、归纳汇总。对收集的评价材料结合本单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4、根据评价材料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1.2017年度开远市招录7名公务员,7个岗位中县级3个岗位,乡镇4个岗位,于912日报州公务员局审批办理了7名政府系统招录人员的公务员录用手续;2017年度面向公安院校招录了人民警察8名。2.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了26名公务员调动(调整)手续,其中:市外调入7人;市内调出6人;市内调动7人;系统内调整6人。3.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有166人,其中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有16人,考核为称职的有643人;4.参公管理人员参加年度考核149人,实参加考核148人,因2016年受刑事处罚(暂无党政纪处分)未参加考核1人,考核为优秀的有28人,其中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有2人,考核为称职的有115人;5.参加机关工勤人员考核239人,实参加考核238人,未参加考核的1人,考核为优秀的有45人,其中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有3人。5.2017年开远市行政机关1397名公务员参加以脱贫攻坚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在职培训及考试。 

  抓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1.2017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计划招聘38人。共计1956名考生通过网络报名,审核通过1790人,网上最终缴费1638人,34个招聘岗位全部达到开考比例。最终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共计聘用54人(含紧缺人才引进21人);2.全年共计为104人办理调动手续,其中外县市调入14人,市内调出21人,市内调动69人。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通过完善职称管理、建立职称申报承诺制度、公示制度、强化评委会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职称管理工作质量。    2.组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为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审核各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材料共715份,其中初级203份,中级199份,高级313份。4.做好2017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我市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涉及农业、工程、教育三个系列,共评审初专业技术职称190人,中级175人。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我单位始终贯彻执行《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进行预算编制,建立健全了单位财务制度,严格按预算进度支付费用,加强了“三公”经费控制,各项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支付等有关规定执行,预算执行情况达到预期效果。 

  (三)财政预算绩效自评结论 

  经认真对照《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我单位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论:良。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预算管理方面,制度执行总体较为有效,仍需进一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五、绩效评价自评结果运用 

  通过开展绩效自评,将上一年度预算执行自评结果应用到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中,逐步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自评结果,发挥其在促进规范管理作用,总结完善制度办法,科学规范财务管理。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预算 

  要加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综合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年度预算,以避免预算支出与实际执行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 

  (二)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公务支出各项管理制度和厉行节约制度,加强经费审批和控制,规范支出标准与范围,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资产购置、保管、使用及处置等程序,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加强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预算法及内控制度的学习培训。 

  加强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内控制度的学习培训,规范部门预算收支核算,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和内控管理水平。 

    

    

  联系电话:0873-7225025               联系人:肖云 



附件【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人社局机关).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