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远市农业农村局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288
  • 发布机构
    开远市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24
  • 时效性
    有效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年度冬薯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心冬薯2021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鲜食马铃薯(冬春)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按照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粮食生产、异龙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的要求,开展开远市2021年鲜食马铃薯(冬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021年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可有效地、更好地促进处于石漠化地区的开远市,以山区、半山区为主的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该区域大多属于开远少数民族(回、彝、苗、壮)聚居区和边远较贫困地区;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农户增收乏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另外,开远市政府重视,把马铃薯产业列为高原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来抓。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生态条件适宜。开远地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划分不明显,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雨热同期,海拔范围950-2775.6米,立体地形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有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温带气候四个气候带类型;年平均气温10.7-19.8℃。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300米范围的山区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1.5-18.5℃左右,≥10℃积温2350.8℃—6087.7℃,年无霜期(日)285—337天,年降水量714.2毫米—1603.3毫米,年日照时数1722小时—2271小时,日照、降雨量等自然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生产优势明显  项目区地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划分不明显,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雨热同期,海拔范围950-2775.6米,立体地形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有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温带气候四个气候带类型;年平均气温10.7-19.8℃。冬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250-1600米范围的坝区和山坝交错的山区半山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市场优势突出  项目区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扶持,冬马铃薯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加之特殊的生态类型条件,开远冬马铃薯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至5月份,来自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等地的外地客商到乡镇集贸市场和田间地头集中收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据调查外地客商云集开远收购的原因:(1)是这个时间段洋芋上市的地方不多,开远打了时间差;(2)是栽的品种、块茎质量好、对路,在贩卖目的地市场好买。(开远马铃薯远销北京新发地、湖北武汉、安徽合肥、福建厦门和福州、山西太原等城市)。另外,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与扩展,特别是20104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也是一个出口外销大市场。冬马铃薯市场收购价年际间和年内上市期间有波动、不可预期,但由于上市时间早,薯农卖薯、市场收购还是有一定保证。(3)有适销对路品种和技术储备。近几年来,通过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远试验站建设等项目的实施,通过不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工作,锻炼了一只技术队伍,广大农户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栽培技能也明显得到提高。

3.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

开远市2021年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鲜食马铃薯(冬春)600亩,计划安排在中和营村委会庄科大寨,涉及农户173户,示范带动5万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马铃薯轻简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旋转微喷节水、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良种覆盖率达 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37%以上。达到种植规模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产品安全、绿色。

4.投入资金

2021年鲜食马铃薯(冬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申请补助30万元。

5.资金结余情况

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全部到位。截止1231日使用29.6318万元,完成资金使用率98.77%,暂节余0.6318万元,出现部分结余的原因是下乡补助结余。

(二)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组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农业局局长马超担任,副组长由市农业局副局长普云峰和中担任,成员有市农业局项目办主任向晏兵、市农技中心主任文贵元、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盘杰青、市植检植保站站长马炼组成。市农技中心主任文贵元兼任技术工作组负责人,成员有市农技中心孙艺菡、罗俊、胡丽仙、王姝娴、李权润、袁晓冬和中和营镇农科站朱鸿达、李志平、李文清、陈进波、娄艳兰等技术骨干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组织协调领导,审查《项目实施方案》并批准实施。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制定,良种筛选与推广、种植技术改进与节本增效喷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的宣传培训与现场指导,项目田间测产与成本效益调查分析,完成项目总结。

2.严格项目管理,建立机制

1)严格项目管理制度  

市农业局与项目承担单位——农技中心签订项目协议,明确职责与目标任务。

2)建立“分组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奖惩”工作机制。

3)资金管理制度   

项目承担单位建立项目补助资金专账,设专人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资金。

4)督查制度   

项目领导小组分阶段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检查与指导,督查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项目实施质量,纠正、查处违反实施方案、协议内容的行为,负责协调项目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5)建立项目实施相关资料台账,项目完成时,及时总结验收。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目的

了解鲜食马铃薯(冬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总结项目资金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预算编制和申报绩效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2.绩效评价对象

本次绩效评价涉及项目1个,属于上级转移支付项目。

3.绩效评价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涉及项目1个,属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

)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为使绩效再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XX单位XX科室牵头,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前期准备:一是评价工作组收集整理项目相关资料;二是组织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组织实施:一、开展项目自评工作。组织填报资金使用情况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和撰写项目绩效报告,并将绩效评价报告和资料报绩效评价工作组。

三、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自评结论

部门开展绩效自评项目数量1个,评价结果为“优”1个。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鲜食马铃薯(冬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绩效目标的实际实现情况为完成良种覆盖率达 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绿色防控覆盖率42%,服务对象满意度100%

、主要经验及做法

1.强化宣传培训,促进技术措施落实

通过宣传发动,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田间现场指导等方式,把品种、技术等资讯送到农户手中,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结合田间长势,开展技术指导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科技队伍服务能力,发挥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示范作用。累计开展技术培训与田间技术指导13期次,培训农户1030人次;在农忙时节、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指导生产。

2.示范引导,辐射带动

整合高产创建、基层补助及马铃薯体系开远试验站项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强品种技术储备与扩大示范推广。(1)品种上,安排雪川7号、雪川8、雪中2号对比试验,云薯902小面积示范;(2)技术上,一是采用轻简化种植技术面积38000余亩;二是示范片全部采用微喷灌节水技术,全市微喷面积达到45000余亩,占全市冬薯种植面积的83%以上。其中微喷带节水面积10000余亩;微喷旋转喷头节水面积35000亩;三是实施解决重茬障碍探索试验1组、防冻剂喷施效果试验1组;实施不同种植模式示范、新品种云薯902示范、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各1组,示范面积295亩;四是利用杀虫灯和全降解黄板控虫,同时在虫害发生初期使用,部分地块采用无人机统一防控,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缓减轻危害程度。为我市冬马铃薯更好更快发展做好品种及技术的储备。

3.抓检查、督促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州级、市级领导、专家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市级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不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活动督促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强化资金管理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把项目示范片区纳入政策扶持补助范围,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加强投入,保证经费的必要支出。

5.认真组织测产验收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比较,单产明显增加,效益得到提高,农户得到实惠。按照《云南省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云农(种植)字【200840号)的要求,拟定《开远市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县级测产验收工作方案》,进行有组织、分步骤的测产调查和产量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在州级专家的亲临指导下,组织市乡两级技术人员进行测产,测产地块数15块,测产样点数45个,地块面积17.58亩。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和营冬马铃薯属反季种植,政府、农科部门经过多年扶持发展,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规模化发展具备一定客源(省外收购商)支撑,生产菜用型、外销型商品薯供应省内外蔬菜市场。瞄准市场,引进发展薯形、皮色、芽眼浅等外观条件、口感适合消费者、卖价较高的菜用型新品种是目前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的前提(产销对接),为此,新品种储备应用与技术集成配套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品质和挖掘单产潜力是项目实施的目的和实施内容,也是稳定与发展冬马铃薯产业的关键。

2.在微喷滴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宣传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了农户劳动强度,特别在旱地冬马铃薯上应用该项技术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3.按照2021年农药化肥零增长的要求,我们加强物理诱虫杀虫及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4.今年冬薯销售价格下滑较大,租地种植农户亏损较严重。

5.春薯种植水源缺乏、基础设施滞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

、有关建议

1.在农艺措施上,不断完善良种与良法配套,加大技术指导,提升技术集成应用到位率,努力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2.因地制宜,建议不断完善水利基础配套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减少种植户投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加强对种薯、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冬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4.继续强化土壤改良及土传病害防治研究。

5.加强与销售端对接,给予销地市场经营户一定奖励。

 

 

附件: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2322



附件【附件2-2-农技中心冬薯2021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审核-确定.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