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18-03641
-
发布机构开远市林业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7-09-30
-
时效性有效
开远市林业局2016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为确保做好2016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自我评价工作,强化绩效理念,健全和完善覆盖财政性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全面加强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开远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开远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开财字〔2017〕189)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将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我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林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全市林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负责森林防火、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等林业专项工作。
林业局实有人员编制104人,其中:行政编制29人(含行政工勤编制2人),事业编制75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4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28人(含行政工勤人员2人),事业人员70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4人)。离退休人员54人,其中:离休1人,退休53人。
1.单位的整体绩效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林业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林业工作2016年的整体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林业的职能作用。
2.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突出实绩的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根据部门职责和2016年部门岗位目标任务,对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创新等进行全面考核。绩效考核目标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单位“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符合单位的“中长期规划”。
3.绩效指标明确性:单位的整体绩效目标已细化分解为可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与本部门年度任务数相对,与部门本年度预算资金相匹配。
2016年林业局决算总收入4028.2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028.29万元,占总收入的100%。
1.基本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林业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2384.01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57.9%;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42.1%。
2.项目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林业局机构、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2069.36万元。具体项目开支及开展工作情况:节能环保支出784.4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08.04万元,农林水支出1176.83万元。
2016年,我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做到:一是坚持依法理财,主动接受监督。严格遵守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行政决策权和财政管理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开展预算公开,加强部门财经工作的透明度,减少部门自由裁量权,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完善部门制度,规范财经行为。完善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内控风险、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编报预决算,按规定的用途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做到程序合法化、数据准确、情况真实、内容完整。
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通过单位自查、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中发现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滞留财政资金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对2016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的绩效评价,促进部门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部门整体支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自评指标体系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指标说明 |
得分 |
投入(15) |
目标设定(5) |
绩效目标合理性(2) |
部门(单位)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②是否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 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 |
2 |
绩效指标明确性(3) |
部门(单位)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④是否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
3 |
||
预算配置(10) |
在职人员控制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 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数。 |
3 |
|
“三公经费”变动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
3 |
||
重点支出安排率(4)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 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 项目总支出:部门(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
4 |
||
过程(50) |
预算执行 (31) |
预算完成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完成程度。 |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预算完成数: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 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单位)预算数。 |
6 |
预算调整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的调整程度。 |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 预算调整数:部门(单位)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
5 |
||
结转结余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本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
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结转结余总额:部门(单位)本年度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
2 |
||
公用经费控制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5 |
||
“三公经费”控制率(4) |
部门(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4 |
||
政府采购执行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 |
6 |
||
预算管理(12) |
管理制度健全性(2) |
部门(单位)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②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
2 |
|
资金使用合理性(6) |
部门(单位)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④是否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6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2) |
部门(单位)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是否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2 |
||
基础信息完善性(2) |
部门(单位)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
评价要点: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 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完整; 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准确。 |
2 |
||
资产管理 (7) |
管理制度健全性(2) |
部门(单位)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 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定、完整; 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
2 |
|
资产管理安全性(2) |
部门(单位)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
评价要点: ①资产保存是否完整;②资产配置是否合理; ③资产处置是否规范; ④资产账务管理是否合规定,是否帐实相符; ⑤资产是否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
2 |
||
固定资产利用率(3) |
部门(单位)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 |
3 |
||
产 出(25) |
职责履行(25) |
实际完成率(8)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率=(实际完成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实际完成工作数:一定时期(年度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计划工作数: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一定时期(年度或规 划期)内预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
7 |
完成及时率(5) |
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部门(单位)按照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时限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 |
4 |
||
质量达标率(7) |
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 数/计划工作数)×100%。 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一定时期(年度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数中达到部门绩效目标要求(绩效标准值)的工作任务数量。 |
7 |
||
重点工作办结率(5) |
部门(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 门(单位)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重点工作是指党委、政府、人大、 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工作任务。 |
5 |
||
效 果(10) |
履职效益 (10) |
经济效益(3)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影响。 |
①科普宣传活动 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③农民科学素质教育 ④城镇工作者素质教育 ⑤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 ⑥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 |
3 |
社会效益(3)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影响。 |
3 |
|||
生态效益(2)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 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
2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2) |
社会公众或部门(单位) 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 果的满意程度。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2 |
||
合计 |
100分 |
|
|
|
95分 |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
按《开远市预算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对2016年度开远市林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并收集了相关资料。
2.组织实施
根据相关资料制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及结果,完成自评报告撰写和自评打分。
评价过程中收集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分析,依据设定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分。
综合评价结论按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的评价标准,我局认真开展自评工作,自评得分95分,总体情况良好,针对在个别指标项目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情况,我局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整改措施,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资金使用管理符合规定,没有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对各个项目绩效自评情况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将其作为改善林业系统预算管理工作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逐步建立符合开远市林业局工作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1.领导重视,资金使用合理,林业专项资金的大项支出要在局党组会上讨论通过方可列支,局领导并亲自参与项目预算和绩效考评,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
2.财务规范,资金使用严格,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严格按照单位的财务制度和预算支出范围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帐管理,帐目财务明晰,制度规范。
3.加强管理,强化绩效考评,对项目的执行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采取绩效考评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绩效考评报告,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