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19-02803
-
发布机构开远市应急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9-10-08
-
时效性有效
附件1 开远市应急管理局2018年部门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纳入2018年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2个,分别是开远市安监局、开远市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其中行政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1个。部门在职在编实有人数23人,其中:财政全供养23人;在编实有车辆2辆。
2、主要工作职能。
开远市安监局主要职责是: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行使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开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考核并通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负责监督管理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负责协调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分析工作。
(二)部门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1、事故预防和控制;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3、推进安全生产“1+3+5”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4、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5、开展宣传教育培训;6、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7、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8、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9、强化应急救援管理;10、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各项措施任务落地见效。
二、部门整体收入支出情况
(一)财政拨款收入
1.市级财政拨款收入
2018年度市级财政拨款收入645.0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04元,占总收入的100%。
政府性基金收入0元。
2.上级财政拨款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0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1.基本支出
开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8年度基本支出500.94万元,占总支出的79.04%。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67.12%;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32.88%。
2. 项目支出
2018年度项目支出为132.82万元,具体项目开支及开展工作情况2018年项目支出用于: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21万元,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保障支出44.61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1.基本支出0元。
2.项目支出0元。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
(一)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对2018年度开远市安全生产管理局部门整体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职责履行情况、及履职效益等情况做出分析及评价;了解开远市安全生产管理局2018年部门整体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总结项目资金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预算编制和申报绩效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二)整体支出绩效运行监控方案
1.抓项目节支增效。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支出,从财经制度源头把好经费使用关,确保经费使用向业务倾斜、向重点工作倾斜,确保资金的节支增效。严格按财政定额标准确定的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用执行;差旅费按照开政办发〔2014〕149号、开政办发〔2016〕151号文件标准执行、培训费按照开政办发〔2014〕149号执行、公务接待费用按照开办发〔2017〕51号执行。
2.规范项目内控机制。一是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是建立与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确保项目达到标准管理水平。年初制定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州的相关要求,项目经费的支出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的申请报批程序,按照工作进度细化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拨付,确保该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三)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方案
整体支出绩效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自评。
1.自身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范情况。
2.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履职成效,对照目标完成情况。
3.预算配置。预算与履职目标衔接是否紧密,编制依据充分、数据详实、结构优化、细化可执行情况。
4.预算管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预算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5.预算执行。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情况;结转结余率控制范围。
(四)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
1.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2.经济效益。通过宣传培训,检查工作,使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不高于前3年平均水平。
3.社会效益。通过宣传培训,检查工作,使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不高于前3年平均水平,检查职业病隐患排查数不低于往年场次。
4.生态效益:对水泥企业重点粉尘危害部位督促安装可移动除尘系统,促使工作现场粉尘浓度得到较好控制。
5.服务对象满意度:培训服务对象满意度达100%。
(五)年度工作总结
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201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一般事故18起、死亡17人、受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19.65万元。同比,事故起数多3起,上升20%;死亡人数多5人,上升41.67%;受伤人数多1人,上升6.25%;直接经济损失增加5.69万元,上升40.76%。从行业看,除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外,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未接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二、主要工作情况和成效
(一)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三个必须”进一步落实。1至12月,市政府召开5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0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印发了《开远市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51项重点任务,推进落实2018年28项重点任务。多层次全覆盖学习宣讲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取得实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将23项安全生产工作事项列入 “一盘棋”大督查范围,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市人大常委会督查组、市纪委监察委督查组按月督查安全生产工作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37份,市级领导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市委书记、市长等市级领导带队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形成常态化,推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全覆盖。市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听取和审议了《开远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市政协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监督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会召开4次例会,分析形势和问题,安排布置具体工作,召开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接受社会监督。市安委办加大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督促乡镇、部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巩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局面。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7”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一是组织开展春节、 “两会”、汛期、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共3次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检查组组长,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城市燃气、民爆物品、消防、校园、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以及冶金、涉氨制冷等工贸企业进行大检查,并集中开展宣传曝光、隐患清零、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综合督查、企业自查自改等“六项行动”,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标准和力度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共督查检查企业、单位、场所789 个次,整改消除隐患1912项。二是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将全市180户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录入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实行线上线下监管相结合,加大政府督查、专家检查、部门检查,督促重点行业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落实安全检查专业化的要求,安排经费15万多元,采取购买服务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派出专家,1至12月检查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工贸等企业75个次,查出隐患292项,由市级有关部门督促企业限期整改,确保隐患发现得了、整改得了。1至12月,纳入大检查管理系统的136户正常生产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共自查申报隐患5683项,整改5170项。三是全力抓好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制定“1+7”专项整治行动第二阶段工作方案,集中实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城市燃气7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按时完成“1+7”专项整治行动目标任务。
煤矿方面,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剩余4个乡镇煤矿(羊街成龙煤矿、中和营齐顺煤矿、中和营杨梅冲煤矿、碑格煤矿)于9月按照关闭煤矿“六条标准”实施关闭,全部退出煤炭行业。加大煤矿巡查盯守,严禁任何人员下井,1至12月,检查煤矿54个次,查出隐患70项,整改70项。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煤炭矿山私挖盗采综合整治力度,炸封填埋小煤窑189口次,遏制了私挖盗采行为,矿区秩序持续好转。
非煤矿山方面,推进转型升级工作,调整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8年淘汰关闭4座非煤矿山,非煤矿山数量压减51%,超额完成州政府下达压减30%任务。健全矿业权设置、延续、变更登记联勘联审制度,开展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做好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1至12月,检查非煤矿山和尾矿库163个次,查出隐患704项,整改656项(挂牌督办的6项重大隐患已整改完毕),加大非煤矿山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共罚款43.31万元。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方面,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一是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摸排和信息录入,共录入注册管理部门17个、企事业单位294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9个,统计了354个风险点、124种危险化学品,制作了全市危险化学品风险分布的图、表、册。二是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完成 2个新增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备案。三是解化化工分公司、红磷分公司按期完成定量风险评估并通过评审,结论为两家危化生产企业安全风险可以接受。四是贯彻落实全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部署要求,解化化工分公司于11月启动了就地改造工作,制定了就地改造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加快推进,确保2021年完成就地改造任务。五是加快实施解化塑料实业有限公司乙炔厂重大隐患整改,实施乙炔发生器自动化改造,将于2019年3月底前完成自动化改造,消除重大隐患。六是加大危化生产经营储存企业监管,1至12月,检查危化企业170个次,查出隐患404项,整改373项。七是进一步压缩全市烟花爆竹零售店存量,2018年零售店控制在44个,比2017年减少12个;组织开展重点时段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加大春节期间迎旭广场、凤凰生态公园烟花爆竹燃放管控,1至12月,检查烟花爆竹储存仓库和零售店90个次,查出隐患90项,整改89项,立案2件,共罚款2.5万元,没收违规经营烟花爆竹553件。
道路交通方面,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整治,加大对客运企业、客运站安全检查,加强恶劣天气下道路通行安全管理、疏导管控和应急保障,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巡逻管控,开展 “两客一危一微”等重点车辆专项整治,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春运”安全有序。1至12月,检查道路运输企业519个次,查出隐患678项,整改624项;立案查处10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超范围运输违法行为,共罚款23.1万元;关闭了64家不具备条件的汽车、摩托车修理店(点);交警部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万多起。加大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对乡道急弯、陡坡、限速等险要路段设置安全标志,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方面,开展城市地下管廊、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城市燃气专项整治,加大在建施工项目监管执法,打击无资质、转包、违法分包和从业人员无资格等违法行为,严防施工现场“三违”行为。1至12月,检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在建工地99个次,查出隐患410项,整改408项,立案查处2家建筑施工企业和2家项目监理单位,共罚款2.6万元,起到了震慑警示作用。检查燃气充装、经营单位27个次,查出并整改燃气储存、充装、经营环节的隐患31项。
在开展7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持续推进消防、工贸、特种设备、校园、旅游、农机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加大重点单位、重要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1至12月,检查单位、场所1715家次,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496处,共罚款10.3万元;加大冶金、涉氨制冷、粉尘涉爆等重点工贸企业监管,1至12月,检查工贸企业73个次,查出隐患176项,整改167项;加大对重点场所特种设备安全检查,1至12月,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1个次,督促整改消除隐患81项,共罚款26万元;抓好校园消防、交通安全工作,开展C级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安全专项检查,1至12月,检查学校487个次,督促整改隐患问题490项。
(三)落实汛期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平稳。突出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专题部署并制定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全面排查89个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消除雷击隐患51项。市安委办按每半月一轮的频次组织开展汛期安全综合督查检查,促进各乡镇(街道)、各行业领域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实效。落实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开展防灾避灾演练。进一步完善汛情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汛情预警预报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到矿山、尾矿库以及建筑、电站、公路等施工单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暴雨、泥石流、滑坡、坍塌等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四)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全面排查城区安全风险点、危险源,以解化化工分公司、红磷分公司为重点,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对40户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解化化工分公司就地改造、红磷分公司整治提升工作。加强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防涝、管线管廊等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对城市煤气管网进行探测、普查和风险评估,完成了城市管道天然气置换,降低城市管道燃气运营风险。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严格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加大人员密集场所群众性活动现场安保管控,严防发生踩踏事件。
(五)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工作机制,推进职业病危害防治。2018年在全市开展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突出对水泥企业、危化品生产、非煤矿山以及冶炼等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执法检查,将执法年活动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与日常监督检查、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职业健康执法工作,全面检查企业依法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健康执法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1至12月,检查水泥、危化、非煤矿山、工贸企业108个次,查出职业健康隐患问题58项,整改54项,立案查处1起非煤矿山未使用收尘装置干式凿岩打炮眼的违规行为,罚款1万元。推行动态职业病危害申报,完成备案企业数106户,历年职业病累计人数43人,接触职业危害人数13825人。督促企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进行职业健康现状评价,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8期,培训266人。2户水泥企业在袋装水泥装袋、装车岗位等2个重点粉尘危害部位共安装了6条可移动除尘系统,现场粉尘浓度得到较好控制。
(六)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一是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多渠道做好安全生产公益宣传,1至10月,市级各类媒体刊登发布安全生产工作动态信息130条篇,办好市电视台每月一期的“安全365”栏目,大力宣传报道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讲解安全知识,解答市民关心的安全问题,普及安全常识,曝光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远热线”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热点话题与听众交流;围绕“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主题, 6月16日在市区设2个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会场,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品56500份(个),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安全知识,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组织8000余人参与“安全生产知识七进网络大赛”活动,在解化化工分公司、红磷分公司等企业组织“安康杯”竞赛,进行安全演讲比赛12场次,参与人数1486人,开展警示教育52场次,受教育人数5763人;组织安全宣传教育“七进”活动169场次,设置安全宣传专栏174个,张贴宣传挂图4192份,播放宣传公益广告230条次,大力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深入化工、采石场、金属冶炼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大的企业、场所,并到社区进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510余份,受教育人数400余人,增强从业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意识和素养。四是抓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推进企业安全班组建设,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每年再培训制度,1至12月,共培训生产经营单位 “三项岗位”人员314人次,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
(七)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应急值班值守到位。一是开展应急管理专项检查,针对年初强降温、汛期持续强降雨等极端气候影响,重点检查非煤矿山、道路运输和化工企业防寒防冻、防雷电暴雨、防山洪泥石流滑坡措施以及制定预案、应急队伍和物资准备、应急值班等情况。1至12月,开展应急管理检查117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69项,完成了23个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二是扎实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重点围绕人员密集场所、地震、汛期等重大风险,组织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项、综合以及政企联合应急演练67场次。12月7日,省消防总队在解化化工分公司举行了石油化工灭火救援实战化联合演练,昆明、玉溪、红河消防支队、开远消防大队联勤联动,市政府启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联动开展演练,进一步提升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处置灾害事故的联动协同作战能力。三是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落实重点时段应急值守和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解化化工分公司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人员值班制度,做好事故和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准备工作。
四、项目绩效自评情况
(一)项目概况
2018年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开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有一个项目,安全生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资金17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1. 一至十二月,检查水泥、危化、非煤矿山、工贸企业,查出职业健康隐患问题并督促整改,立案查处非煤矿山违规行为。
2. 全面排查城区安全风险点、危险源,以解化化工分公司、红磷分公司2个单位为重点,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3. 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标准和力度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检查企业、单位、场所,整改消除隐患;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将全市180户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录入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
(三)项目绩效运行监控方案
1.抓项目节支增效。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支出,从财经制度源头把好经费使用关,确保经费使用向业务倾斜、向重点工作倾斜,确保资金的节支增效。严格按财政定额标准确定的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用执行;差旅费按照开政办发〔2014〕149号、开政办发〔2016〕151号文件标准执行、培训费按照开政办发〔2014〕149号执行、公务接待费用按照开办发〔2017〕51号执行。
2.规范项目内控机制。一是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是建立与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确保项目达到标准管理水平。年初制定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州的相关要求,项目经费的支出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的申请报批程序,按照工作进度细化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拨付,确保该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四)项目绩效评价方案
1.产出(项目设定及预算配置):绩效目标设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依据,预算编制与履职目标衔接紧密,配置合理。
2.过程(预算执行、项目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执行率达到100%,有健全的项目及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合规。
3.产出(履行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化思想政治共识;引导经常性的走访,沟通联系,切实服务员盟员;推进各支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
4.效果(履职效益):完成党委政府及上级组织安排的工作,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五)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1.社会效益。可持续性发展性,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和管理措施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力。
2.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5%。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评价指标较为宽泛,部分资金项目效果无法量化,评价结果欠准确;
2.部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容易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仅仅存在于表面,流于形式。
六、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本单位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整改
1.细化评价指标;
2.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重点突出岗位的差异性,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得出让人信服的评价结果;
3.完善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标准,在不同性质指标的基础上,划分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附件【附件2 2018年开远市应急管理局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xlsx】
附件【附件3 2018年开远市应急管理局项目绩效目标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