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18-03642
-
发布机构开远市总工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7-09-30
-
时效性有效
开远市总工会2016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按照开远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开远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要求,开远总工会对本部门2016年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机构及人员情况
我单位机构数1个,财政供养人员32人,其中:在职13人、离休1人、退休18人。
2、部门职能职责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开远市总工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级地方工会,是中共开远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远市各级工会的领导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1、在市委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调节社会矛盾和协调劳动关系,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开远市的社会事务管理,参与政府有关职工工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法律和政策实施方案的制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工运方针,以及市委、上级工会要求和工作部署,确定全市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任务,指导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工作。
3、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改革中企业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职工的思想、愿望和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并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对问题的处理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
4、做好全市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搞好乡(处)工会联合会、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工会组建,不断壮大工会组织和会员队伍。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和创建先进、模范职工之家活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根据中央和全国总工会的要求,抓好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组织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新建企业的职工组织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依法维护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建企业的健康发展。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组织全市各级工会代表职工在企业中搞好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并指导职工和用人单位签订好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6、加强和做好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的民主监督机制,搞好厂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劳动争议调解、执法监督和职工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7、做好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调查研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企业和职工思想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困难职工的生活安排,搞好对困难职工的贫困、小额信贷和送温暖工作。
8、组织和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围绕开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开展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经济效益的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9、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会劳动保护条例,组织全市各级工会抓好工会劳动保护网络建立,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参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
10、做好全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加强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高全市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11、依据国务院和省、州、市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的规定,认真履行工会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的职责,做好对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和表彰工作,依据政策加强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学习、教育、宣传,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劳模,建立和完善对劳模的日常管理制度。
12、依据中央、省、州和市有关工会干部的协管规定,协助市委和组织部门,做好市总工会干部的考核、选拔任用及全市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工作。
13、依据工会法做好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工作,加强对基层工会的工会经费收缴的督促、检查、指导和奖励工作,搞好全市财务互审工作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维护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
14、加强对市工人文化宫的管理,帮助指导开展好各项活动。研究制定和督促办好工会企事业,促进文化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
15、依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做好全市女职工工作。做好女职工“四期”保护,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组织动员全市女职工参加改革和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16、组织做好全市职工生活福利、职工疗休养和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并做好来访者的思想和疏导工作。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我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预算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工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市财政局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编制和执行及决算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逐步建立公平、公正的预算编制机制,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本着“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思路,坚持厉行节约,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努力达到资金的科学调度、合理分配,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1、做好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调查研究和困难职工慰问送温暖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企业和职工思想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市财政今年拨春节、中秋节送温暖慰问资金50万元慰问全市964户困难职工。今年有13位州、市两级领导与我是13户困难职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领导结对帮扶大部分对困难职工都进行走访慰问,有些多次给予走访慰问,分别送去大米,食用油,现金,有些还为他们送出了日常用品。针对我市情况,自结对帮扶困难职工以来,大多数州市领导对帮扶的困难户给予了多方面的帮扶,从物质上、精神上、就业上、子女就学上给予了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
2、做好特困企业退休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工作。今年财政拨专款50万元,帮助解决特困企业29人退休人员养老保险,6人丧葬抚恤费,解除了他们退休后的后顾之忧,体现了党和政府温暖关怀。
3、做好文化宫的提升改造工作,促进文化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4、工资集团协商工作。在企业中搞好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并指导职工和用人单位签订好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我单位2016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2,759,721.00元;2016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2,759,721.00元,其中:按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71,002.0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8,496.00元;住房保障支出20,223.00元。按经济分类:基本支出 2,209,721.00元;项目支出:55,000.00元。
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减少89,467.41元。
(二)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1、我单位2016年财政拨款收入:4,672,055.17元,其中:2012901行政运行:1,400,909.96元,主要是在职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201290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950,000.00元,主要是春节、中秋节慰问全市困难职工经费; 2012999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315,800.00元,主要是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经费等;2080301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500,000.00元,主要是帮助解决特困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1,224,004.21元,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经费;2080801死亡抚恤:135,108.00元;2210201住房公积金:146,233.00元。
2、我单位2016年财政拨款支出:4,608,024.17元,其中:2012901行政运行:1,336,878.96元,主要是在职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201290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950,000.00元,主要是春节、中秋节慰问全市困难职工经费等; 2012999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315,800.00元,主要是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经费等;2080301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500,000.00元,主要是帮助解决特困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1,224,004.21元,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经费;2080801死亡抚恤:135,108.00元;2210201住房公积金:146,233.00元。
当年收入支出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收入增加859,828.86元,原因是本年调整工资标准、提高改革性补贴,增加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经费,退休增加1人等;支出增加795,799.86元,原因是本年调整工资标准、提高改革性补贴,增加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经费,退休增加1人等。
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收入增加1,912,334.17元,原因是本年调整工资标准、提高改革性补贴,增加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经费、人员增加等;支出增加1,848,303.17元。
我单位2016年“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合计3,221,145.21元,其中: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300,000.00元,占比为40.36%。原因是上级工会对停产半停产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工作力度加大,故相关经费增加。
(三)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我单位制定了《收支预算、决算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工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等相关制度,各类资金均明确相应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此次绩效评价的目的:一是严格落实《预算法》及省、州、市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理念,提升部门责任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工运事业的发展;二是通过绩效评价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项目修正和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为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将来总工会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二)自评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指标说明 |
得分 |
投入(15) |
目标设定(5) |
绩效目标合理性(2) |
部门(单位)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②是否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 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 |
2 |
绩效指标明确性(3) |
部门(单位)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④是否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
3 |
||
预算配置(10) |
在职人员控制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 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数。 |
3 |
|
“三公经费”变动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
3 |
||
重点支出安排率(4)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 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 项目总支出:部门(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
4 |
||
过程(50) |
预算执行 (31) |
预算完成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完成程度。 |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预算完成数: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 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单位)预算数。 |
6 |
预算调整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的调整程度。 |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 预算调整数:部门(单位)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
6 |
||
结转结余率(3) |
部门(单位)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本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
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结转结余总额:部门(单位)本年度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
3 |
||
公用经费控制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6 |
||
“三公经费”控制率(4) |
部门(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4 |
||
政府采购执行率(6) |
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 |
3 |
||
预算管理(12) |
管理制度健全性(2) |
部门(单位)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②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
2 |
|
资金使用合理性(6) |
部门(单位)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④是否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6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2) |
部门(单位)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是否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2 |
||
基础信息完善性(2) |
部门(单位)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
评价要点: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 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完整; 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准确。 |
2 |
||
资产管理 (7) |
管理制度健全性(2) |
部门(单位)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 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定、完整; 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
2 |
|
资产管理安全性(2) |
部门(单位)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
评价要点: ①资产保存是否完整;②资产配置是否合理; ③资产处置是否规范; ④资产账务管理是否合规定,是否帐实相符; ⑤资产是否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
2 |
||
固定资产利用率(3) |
部门(单位)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 |
3 |
||
产 出(25) |
职责履行(25) |
实际完成率(8)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率=(实际完成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实际完成工作数:一定时期(年度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计划工作数: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一定时期(年度或规 划期)内预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
8 |
完成及时率(5) |
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部门(单位)按照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时限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 |
4 |
||
质量达标率(7) |
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 数/计划工作数)×100%。 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一定时期(年度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数中达到部门绩效目标要求(绩效标准值)的工作任务数量。 |
7 |
||
重点工作办结率(5) |
部门(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 门(单位)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重点工作是指党委、政府、人大、 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工作任务。 |
5 |
||
效 果(10) |
履职效益 (10) |
经济效益(3)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影响。 |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并结合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3 |
社会效益(3)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影响。 |
3 |
|||
生态效益(2) |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 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
2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2) |
社会公众或部门(单位) 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 果的满意程度。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2 |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从总体结构来说,2016年经费收支趋于合理状态,经费收入稳定,经费支出体现了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要求,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在上年基础上有所增加,基本确保工会工作正常运转。我会较好地完成了2016年初设定的工作任务,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保证了各项工作经费及时到位。我会厉行节约,坚持把有限的专项经费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开支和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安全有效,较好的保证了工会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部门整体支出的资金安排和使用上具有不可预见性,在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指标上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行政经费少,年初编制的预算不够精确,编制范围不太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改进措施
1.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预算法》等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单位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人员的预算意识。
2.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严格按照《会计法》等规定执行财务核算,尽可能地做到决算与预算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