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 索引号
    000014348/2021-02667
  • 发布机构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9-05
  • 时效性
    有效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2021年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2021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

文本公开

 

一、项目名称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2021年度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共1个,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

二、立项依据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农规发[2019]20号)。

三、项目实施单位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四、项目基本概况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新建18000平方米高端花卉采后处理加工冷链物流中心;新建25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年产2000吨万寿菊干花颗粒项目;新建1000平方米新品种苗引进扩繁试种基地;新建无性系繁育基地50000平方米;新建50亩生产废弃物有机肥处理中心;铺设水网主管12公里,支管15公里;改造主干道路21.6公里,安装智能路灯148盏等项目实施内容。

五、资金安排情况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上级补助资金计划安排

4000万元。

六、项目实施计划

新增实施花卉种苗研发中心、2万平方米高端花卉采后处理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二期、3万平方米蝴蝶兰种植基地二期、3万平方米大汉智能温室二期、1万平方米西露丝玫瑰种苗智能温室等重点项目建设。

七、项目实施成效

2021年上半年产业园总产值达22.6亿元,其中:花卉产值8.7亿元(农业产值 2.4亿元、加工产值6.3亿元);优质水稻产值6.8亿元(农业产值1.65亿元、加工产值5.15亿元),特色水果产业产值5.9亿元(农业产值2.12亿元,加工产值3.78亿元);其他产业产值1.2亿元(农业产值0.5亿元,加工产值0.7亿元)。辐射带动18837户农户发展花卉产业达6.85万亩,优质水稻产业达4.8万亩,特色水果产业种植达11万亩。产业园核心区生产销售鲜切花2.42亿支、种苗2.65亿株、盆花300万盆。2021年3月,获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批准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相关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一)聚焦花卉“两端”(种子端、电商端)。一是聚焦花卉种源研发和种苗繁育。继续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8家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校合作,搭建专家工作站,创建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与科研院校长期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参与花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工作,在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陈发棣专家工作站,建设5000平方米试验棚,科研攻关人员结合开远独特气候环境,通过现场开展菊花新品种、切花无土栽培等展示示范工作,培育具有本地自主知识产权的菊花新品种20—30个,聚焦花卉种源研发和种苗繁育。不断加强与高端花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联合攻关,云花创新中心和荷兰西露丝花卉公司成立了高品质切花玫瑰种苗生产基地,突破关键技术,产出的36个玫瑰新品种国内独一无二,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2021年上半年,产业园引进、研发花卉新品种86个,生产销售种苗2.65亿株。二是突出大抓电商,搭建销售高速通道。依托“七彩云菊”线上交易平台,建成高端花卉B2C电商创业创新园项目,配套14980立方米冷库,结合园区企业自有电商平台,上半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1760万元。三是突出基地直销,打通线下交易渠道。建成1万平方米高端花卉采后处理中心及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促成鲜花全程冷链运输。建成北京、成都、无锡、开远“花卉产地直供配送中心”,突出“基地直销”优势,打通线下大批量交易渠道。

(二)全面推进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一是推进农业设施化,产业园核心区完成土地流转8500亩,建成温室120万平方米、冷库2.77万立方米,建成二氧化碳气站、LNG天然气站。改造提升产业园主干道铺沥青3.5公里,铺设排水管网3.5公里,新建游客休憩点5个。建成6万平方米新品种苗引进扩繁试种基地,一期4万平方米智能温室主体已完成,正在调试内部配套设备设施,二期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在繁育石斛兰等高端花卉品种。建成1万平方米高端花卉采后处理加工冷链物流中心一期,正在商讨运营、使用方案,同时启动二期土地征用工作。建成1万平方米花卉创意体验科普中心,正在开展草莓、玫瑰等种植。建成3000平方米无性系花卉种源基地建设。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7%,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65.3%。二是推进农业有机化,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喷灌、微灌、滴灌、回收利用等先进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增加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产业园内节水灌溉面积达19.6万亩,节水灌溉覆盖率达87.5%。花卉高标准设施栽培2.4万亩;推广应用“基质+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水循环利用技术3万亩;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及有机肥替代行动,花卉、水稻产业实现了化肥农药负增长。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肥一体化和废弃物回收在种植基地实现全覆盖,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积极推行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3%。产业园内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各1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占比达42.7%。三是推进农业数字化,与埃舍尔科技公司合作,建设开远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启动开远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建成80平方米LED显示屏,完成数字园区可视化展示工作,实现对园区云花创新中心、非洲菊种植等5个基地花卉生长情况可视化智能控制。

(三)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作用。通过锁定国际一流花卉种苗、研发、种植、管理企业,突出“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强化对外宣传,加强与国际高端花卉领军企业产销合作。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25达家。上半年,引进开远大汉科技有限公司发展2万平方米石斛兰等高端花卉种植,引进云南富瑞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发展蓝莓种苗繁育。目前,正在与英国黑格若公司商谈入驻园区建设浆果基地相关事宜。

(四)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重点推进知花小镇七彩世界主题公园、高原特色水果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文旅开发等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旅产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融合产业,推进主导产业向“接二连三”的“六次产业”发展。三是羊街特色村庄提升改造,对羊街乡丫口村、黑泥地社区、七二队、古城村、红土村五个村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绿化等,实现特色小镇与民居的有机融合,目前,正在开展黑泥地社区、丫口村提升改造工程。四是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擎,实施知花小镇建设项目,建成6000平方米鲜花交易会展中心、8800平方米鲜花酒店、8448平方米特色商业街和景观绿化工程,已引进云南红投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对知花小镇进行整体的运营和打造提升。上半年产业园实现加工产值达15.93亿元(其中:花卉加工产值为6.3亿元,优质水稻加工产值为5.15亿元,其他产业加工产值为4.48亿元);产业园服务旅游业接待游客65余万人,累计消费达1200万元。

(五)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 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绑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好园区专业种苗公司和专利品种优势,结合当地不同的气候,用科技助农“三部曲”带农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路径:第一步是指导当地农户带薪学习,招聘没有花卉种植经验的农户先到基地工作,学习花卉种植的育苗、植保、采收、采后处理等全过程,取得同等工作收入的同时,学习花卉种植技术。第二步是支持当地种植能手孵化,由基地提供种苗、农资等所有投入品,并提供技术辅导和创业辅导。第三步是鼓励种植能手有组织创业,由企业统筹种植面积、品种规划,提供种苗、技术支撑,负责采后指导、产品协助销售,使农户增收致富平稳创业,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鲜切花产业6.85万亩,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以上,带动花卉产业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为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选育、研发、推广扩展空间,带动了周边县市产业发展。创新耕地轮作模式,由“稻菜”模式向“稻花”模式转变。

 

 

联系人:万珈辰         联系电话:0873—722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