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抗“疫”一线、进行交通疏导、开展卫生清理、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已成为开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群“红马甲”,是开远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普通群众等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开远大地。
家住乐白道街道东山庄的残疾人黄冬梅,2年前因病导致肢体重度残疾,出门、洗澡、如厕都有困难。市残联的志愿者们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后,立马帮忙申请助残公益金,用于家里的无障碍改造,为她配置了移动坡道和低位灶台,安装起安全护栏,还改造了卫生间和庭院,贴心、实用的改造,解决了黄冬梅的实际问题,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随着开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推进,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城市的文明血脉、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文明开远的新风尚。
在全市各街道(社区),志愿者们穿上红马甲,对辖区主要路段和居民区里的瓜果皮核、塑料袋、小广告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改善小区环境。寒暑假期间,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领孩子阅读、绘画、做手工,丰富多彩的“七彩课堂”,让孩子们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度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请缨,服务家乡、奉献力量,全市已建成社区、公共场所、文化设施、窗口单位等志愿服务站(点)186余个,实现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热心市民杨练建立了一个300余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开远同根生志愿服务团队,2019年起至今,他累计参加志愿服务500多小时,在扶危助困、关爱老人、消防演练、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时常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同根生的志愿者们每个月会定期来帮我理发、打扫卫生,为我解决了不少生活难题。”同根生志愿服务团队长期帮扶的残疾老人钱秀兰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开远聚焦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通过集中服务、站点服务、结对服务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扶贫帮困”“金秋圆梦”“乡村振兴”“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坚持特色品牌打造,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时间节点,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组织开展“暖冬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健康义诊”“法律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56963名,各类志愿组织663个,志愿项目5984个,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万次。数字的背后,是开远温暖的底色,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红马甲”散发着光与热,用平凡善举诠释大爱无疆、用奉献精神托举文明高度,志愿精神正在开远大地凝聚,一个有温度、可感受的“志愿之城”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