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飞速前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时光在“凤凰城”开远市印刻下些什么?山河作答——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胜利又从何而来?我们不禁想起,1950年,随军记者冯牧在开远驻军营地火红的凤凰树下,创作的著名战地散文——《八千里路云和月》,文中有这样几段话:“……越过无数田畴、江河、山峦和僻野。度过无数饥饿疲惫、风餐露宿、艰苦困难的日子,我们走完了祖国大地上最后的八千里路。”“人们问:‘胜利从何而来?’我们说:‘胜利从艰苦而来!’……为了这个胜利,他们流了血,乃至付出了生命。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与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我们的胜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胜利从何而来?’胜利就从这条道路上向我们走来。愿我们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山河为证。无数先辈以热血和生命,壮烈地走完了那个时代他们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段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启。
山河见证了这一路的艰辛,见证了这一路的坚韧,也见证了这一路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远凭借滇越铁路重要的战略运输枢纽地位及自然资源优势,相继建成开远发电厂、小龙潭煤矿、林业机械厂、解放军化肥厂、水泥厂、磷肥厂、糖厂等“十大厂矿”,开远从此“一跃而起”,成为云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食品、物流基地,红河州“工业之城”地位稳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开远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今天的我们,自豪地“数”说着7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19万元,2023年达到211.09亿元,比1949年增长111097倍,年均增长17%。194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5534吨,2023年达到159197吨,比1949年增长9.2倍,年均增长3.2%。1952年,开远市生产总值仅为0.23亿元,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0.21亿元,比1952年增长1391倍,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5位,全市GDP总量占全州的11.1%。195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301元,202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9337元,比全国(89358元)、全省(64107元)、全州(65908元)分别高出9979元、35230元、33429元,比1952年增长229倍,年均增长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远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2023年市区面积增至26.9平方公里,整整扩大了近27倍。

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一五”到“十四五”,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远步伐铿锵、坚定有力,走过一段又一段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加速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开远迎来涅槃变革,从“一煤独大、黑色经济、污染之城”到“多元支撑、绿色发展、生态新城”,闯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山河锦绣。这一段“八千里路云和月”,走得波澜壮阔、力拔山兮。城、乡、村;水、路、桥;街、房、巷……无一不在改变,无一不在换颜。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为推动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远实施了城市更新、绿美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民生项目。改造完成4万余户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全面提升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新建、改造20余条城市道路,有效提高了市民的出行便利度;新增建设95个“口袋公园”及游园,积极争创绿美城市,努力向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迈进。同时,南正街主题街区、凤凰生态公园等商业街区和景点也相继建成,城市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开远这座传统老工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城芳华、满目绚丽。开远的凤凰花在新时代开得愈加茂盛、愈加艳丽,那摄人心魄的红,是对无数先烈崇高的致敬,是对无数胜利自豪的礼赞,是对无数幸福美好的憧憬。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所有的胜利皆以艰苦、以奋斗作为注脚。这样的胜利,体现在美丽的山水间。这样的胜利,体现在现代的园区中。这样的胜利,体现在焕新的房屋里。这样的胜利,体现在幸福的笑脸上。……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温暖而坚实的怀抱中,开远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开放包容 行稳致远”的夺目光彩。


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无论要走多少段“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初心永恒,终将走向最后的胜利!国昌盛、家团圆。让我们共同展望——开远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