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是自1997年以来连续第七次获此殊荣,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开远双拥传统源远流长,现有12个驻军单位及1个消防救援大队。长期以来,全市党政军领导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位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军地统筹、军民融合,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健全保障体系,夯实双拥工作基础。坚持工作从基层抓起、任务在一线落实。市级和7个乡镇(街道)双拥工作机构健全。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标准,将“枫桥经验”融入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创建工作,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落实事业编制 6名,7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配有专职人员,78个村(社区)工作联络员一线开展双拥工作到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信息互通、高效有序的双拥工作网。
广泛宣传教育,营造浓厚双拥氛围。采取新闻媒体宣传、设置双拥牌、举办军地“鹊桥会”、“双拥杯”篮球赛、“小康杯”足球赛等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型媒介开展宣传教育,全方位宣传双拥工作成果。结合清明节、建军节、烈士公祭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军训和军事日活动,使爱国拥军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收集编纂军事题材文史书籍《将星闪闪耀开远》一书,收录开远籍和曾在驻开部队任职的172位将军和副军职(副部级)以上首长的图文资料,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云南省图书馆等收藏,为开远双拥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9425块,为16名退役军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为18名军属送达官兵立功受奖喜报,积极营造拥军优属的社会氛围。
严格政策落实,切实做好权益保障工作。四年来,安置军转干部、退役士兵47人,接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军队退休干部、伤病残军人39人,发放283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退役金229万元。投入300余万元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1500 余人次,招录随军家属10人,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020年达16816元/人,居全州最高,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在全省各县(市)中率先进入缴费阶段。先后为276名现役官兵及烈属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切实解决后顾之忧、送去地方温暖。
推进军地共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坚持“部队到哪里,双拥工作就做到哪里”,市级四套班子连续16年前往部队驻训地和执行任务地点慰问部队官兵。四年来,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驻开部队建设。组织开展进军营等活动20余场次,出动警力2000余人次参加部队机动安保等任务,为现役官兵提供法律援助230余人,开展免费体检1130人。为7个驻开部队申报开展连通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免费提供蒙自火车站中转过往部队、驻开部队野外训练等任务加工食品15万余份。2017年 4月,开远军供站被民政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列为“全国重点军供站”。驻开某部投入198万元支持定点挂钩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助推宗舍村提前脱贫出列;驻开某部无偿为政府救灾物资储备和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仓储服务,无偿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用水;联勤保障部队第926医院投入290 余万元帮扶中和营镇,还与5个乡镇(街道)、企业卫生院建立医疗委托管理机制,实现军队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社区和困难企业延伸覆盖。同时,全市驻开部队还积极参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捐资助学、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等等,赢得了开远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赞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与驻开部队同心同向、密切配合开展疫情防控。联勤保障部队第926医院28名医护人员组建的先锋队逆行抗疫一线,动员1770名退役军人义无反顾投入战“疫”斗争,生动诠释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硬核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