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四月天,处处尽芳菲。走进开远市的乡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村庄“净”显新“颜值”,健身、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山林、果园、菜地、鱼塘与村庄环绕,构成一幅幅美丽乡村迷人的画卷。跃进、旧寨、仁者、老燕子等30多个“颜值”“明星”村更是圈粉无数。
是什么力量让开远的乡村“净”显乡村“颜值”?答案是:开远市始终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按照“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乡风文明”和“规划、绿化、亮化、便利化、整洁化、文明化”的要求,全力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逐步走出了一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与脱贫攻坚、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乡村治理统筹推进的新路子。
提高站位抓统筹
高位推进促提升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打造美丽乡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开远市的决策者如是说,开远市必须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相融合,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让农业更兴、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在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助推乡风文明工作中,开远市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会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制定出台6个配套文件,组建11个专项工作组,定人、定责、定时抓好落实。同时,该市完善城乡总规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全市5个乡镇、41个建制村、299个自然村实现规划全覆盖。加强农村建房规划许可管理,设置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建立“户申请、小组审核、村委会把关、乡镇(街道)审批”机制。从组织领导到政策文件再到完善机制,为提升人居环境助推乡风文明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远市坚持每年投入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不少于3亿元,仅2017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34亿元,市级配套5400万元,以推进5个集镇和36个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全民动员抓清洁
乡村环境显“颜值”
垃圾不见了,道路变宽了,违建拆除了,通行更畅了,粪堆草垛也搬了家……近段时间,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正在开远市广大农村徐徐展开,这是该市全力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带来的一场“美丽蜕变”。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开远市围绕“干净整洁、群众满意”,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清洁城乡环境行动。开远市建立起城乡人居环境网格化保洁包保机制,将城乡划分为31个卫生片区,由市级领导任片区长,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单位负责人任街长、路长,村委会(社区)干部和住户代表为巷长、楼长,做到整治目标、内容、任务、责任、时间“五明确”;该市还将每月17日和最后一天确定为全市卫生大扫除日,划片区定期开展全民保洁行动,先后发动党政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社区、村组力量9万人次开展卫生清洁,“干部带着干、群众主动干”,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农户的卫生保洁意识得到增强。
尤为重要的是,开远市把农村环境干不干净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的重要标尺,突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组织开展“党旗红·家乡美”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组建农村党员先锋队,示范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卫生保洁、庭院绿化、污(粪)水处理、路边杂物清理,促进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设美丽宜居村
无边光景时时新
开远市围绕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因地制宜推进村庄“七改三清”,大力整治“脏乱差”,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完善了乡镇垃圾收运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探索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以及偏远村庄“户保洁、村收集处理”的垃圾收费清运治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全市5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
大力推进了雨污分流模式,目前,5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6座,铺设管网18.5公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对7个乡镇(街道)30个水源点实施清河行动,清除淤泥、垃圾500余吨。
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大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5个乡镇下辖41个行政村建成公厕101座,公厕覆盖率100%。鼓励引导村民建设无害化厕所和水冲式厕所,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开远市在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坚持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我制订、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革除陋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使美丽乡村、文明生活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完善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等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晒村规·赛文明”和“找陋习、革陋习”主题实践活动,实行环境卫生、庭院美化责任到户制度,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相监督,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记者李立章 (红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