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暖民心,实施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项目,促产业、惠民生、暖民心。2022年以来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75万元,实施21项目,在7个乡镇(街道)20个自然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旅游村寨、文物保护工作,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1
听民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深入村寨开展调查,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将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融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灵泉街道崩打村委会份玉村、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旧寨小组、中和营镇响水村委会小新寨村等9个村寨,通过美化亮化村庄、修缮村内外主支干道、新建改建产业路等民生工程,提升民族村寨旅游设施,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
察民情,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提意见建议,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根据村庄的区位条件、文化特色、资源状况等实际,在灵泉街道李家村、中和营镇响水村委会小新寨村、碑格乡碑格村小组等10个村寨,实施民族特色产业建设、林果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稻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引导农村地区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
3
集民智,与文物保护相结合
把文物保存修护放在重要位置,在文化内涵、景村融合上突出特色,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小龙潭镇则旧村委会老勒村人祖庙,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被发现并续存于民间信仰中的兄妹人祖庙,有着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通过相关专家、群众的建议,对人祖庙进行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暖民心,与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相结合
一是抓好统筹协调。以“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强化统筹协调,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加强与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沟通对接,主动融入全市项目库,形成社会参与、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打好示范点建设“组合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工作人员掌握本辖区人员流动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各族群众的交流互嵌打下基础。志愿者到企业、商铺、村寨宣传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为民族团结”的良好工作局面。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展板,打造民族文化长廊,营造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工程监督、资金监管,规范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十百千万”工程作用,促进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确保“十百千万”工程一竿子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