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村全村有208户854人,是一个彝、苗、壮族聚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彝族占90%以上。黑泥地村彝族,为开远彝族尼苏支系倮倮子支系,是世居少数民族。目前尚有一部分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会讲倮倮话。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黑泥地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省、州、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重平时、重交心、重行动、重基层,把创建工作融入方方面面,在创建工作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力量,探索推进“五抓”“五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
抓组织引领 强化示范创建工作“大格局”
黑泥地村自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以来,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建房美、生活美、风尚美”“六美”乡村目标,坚持统筹规划、高位推进,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组织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黑泥地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从而形成了“组织引领、政策保障、领导主抓、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大格局。
抓宣传教育 强化民族团结同创“大合力”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黑泥地村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州、市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三会一课”、 报告会、座谈会、专题宣讲、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围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这个基础,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黑泥地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环境,夯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基础,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节庆日让其成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主阵地。在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充分利用彝家广场、民族文化广场、彝族花灯传习所、党建馆、村史馆等,挖掘民族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在搭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有效平台的同时,也打造了民族大团结的有效载体。
抓经济发展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大幸福”
黑泥地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农村改革机遇,完成自然村改社区,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推动农村居民转变成城镇居民,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成立黑泥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土地整治和土地确权,统筹土地集中流转3500亩,实现村民零散土地公司化统一规划经营,给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的入驻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黑泥地成为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核心区。土地流转后,农民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进园打工收入和入股分红收入三份收入,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工人转变,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黑泥地村除彝族外,还有汉族、壮族、苗族等,在尊重民族习惯的基础上,推进民族融合发展,无论是家庭邻里,无论私事公事都倡导互帮互助,互帮互助美化绿化净化环境,互帮互助完善社区功能,互帮互助建盖别墅,互帮互助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了共同富裕。
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0%。现如今,黑泥地村从过去的‘黑泥地’变成如今的‘金土地’,实现了家家住别墅,出门有高速,家门口当工人,年年有分红,日子像花开,幸福梦更美。实现了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抓文化互融 强化民族团结示范“大维度”
黑泥地村为彝族村,具有深厚的彝族文化氛围,是开远市的彝族花灯传承村,村内彝族花灯独具特色。黑泥地村利用元旦、春节、火把节、妇女节、建党节、国庆等节庆日,组织村民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村组积极与企业对接,企业支持、资助村组,村组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企业员工作为村民和员工双重身份人员积极协调、参与,企业与村组之间联系密切、关系亲密,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黑泥地村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彝家广场、民族文化广场、彝族花灯传习所、党建馆、村史馆等,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彝族花灯、霸王鞭等传统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彝族花灯被列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黑泥地村被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力打造社区文化,有9支村文艺队,活动丰富多彩。推动革除陋习示范点创建,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开设道德讲堂,倡导健康生活,基本消除了农村大摆宴席吃喝风、游手好闲麻将风,形成了勤劳进取、健康文明的淳厚乡风。
同时,通过推进“七改三清”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点亮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呈现出“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新画面,身处在黑泥地村,让人感觉到青山绿水间,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味道。
抓村企共创 强化民族团结示范“大合唱”
黑泥地村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础上,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黑泥地村成立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引导农户将分散经营的土地作价入股农业开发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又将土地统一流转到创森公司“开远市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经营,让农户获得资产性收益。土地流转价格为旱地1400元/亩/年,水田1800元/亩/年,并建立流转土地价格增长机制。公司又将土地统一流转园区经营,并组织流转土地农户入园务工,劳务工资70元/人/天,目前在园区长期务工的各族群众328人、季节性务工610人。农户给园区提供土地,园区为农民提供用工岗位,全年黑泥地村民从创森公司获益户均2万余元,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公司用地问题得到解决实现长足发展的同时,使得当地彝族群众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打工收入,实现了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的转变,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彝族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企业得到发展、获得效益,带动民族地区民族群众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局面,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企业、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今天的黑泥地,家庭和睦,村民和谐,党群干群密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照进实现,将引领黑泥地村主动融入知花小镇建设,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