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在开远市开幕,来自全省16个地州市的青少年们将在这里充分的交往交流交融,参加篮球、射箭、武术套路、举重、摔跤等18个项目、317个小项的角逐。
近年来,开远市借深厚的体育运动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创新“体育+”发展模式,促进各民族“三交共融”,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 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动力活力。2023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国家级赛事4次、省级赛事11次、州级赛事2次,参赛人数约1.9万人次。
强化顶层设计,搭建交流平台
出台政策措施。开远市先后印发了《关于振兴开远足球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通过积极争取、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开远立志打造成为国内重要赛事的传统承办地。
推动场地建设。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2021年体育中心(体育创意产业园)的建成投用,让开远在综合性标准化的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居于红河州首位,目前,已建成体育场馆(地)911个、健身步道86.66公里,基本建成市区“15分钟健身圈”,全市人均体育场馆(地)面积达2.66平方米,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做实生态文章。开远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打造占地210余亩的热带植物园和占地3500亩“一山一湖一湿地”的凤凰生态公园景区、南洞河沿线带状湿地公园,筑牢绿色发展屏障,百年滇越铁路、泸江河、南洞河穿城而过,形成开远“水从城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目前,开远年空气质量检测优良率达99.4%,2020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正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宣传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发展新方向。
打造赛事品牌,做优交往载体
打造赛事品牌。开远市围绕“运动之城、活力之城”的发展定位,大力培育品牌体育赛事,扩大体育赛事影响力,让赛事品牌成为开远名牌,依托“足球之乡”“围棋之乡”“武术之乡”打造一系列品牌体育赛事,着力打造“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杯”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复兴杯”系列足球赛事,打响开远赛事品牌,扩大“复兴杯”足球赛、云南省武术邀请赛等赛事影响力,吸引来自全省以及全国的队伍参赛。完善覆盖城乡和各族群众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以春节活动、职工运动会等为依托,常态化开展足球、广场舞、游泳等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全民体育运动中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发展赛事经济。围绕“以‘赛事经济、夜市经济’聚人气,打造活力开远运动之城”,激发体育赛事消费潜力,着力释放“赛事经济”效应,加速文体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以来,我市共举办承办各类体育赛事66次,项目涵盖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比赛期间,极大推动了餐饮、住宿行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文体旅消费链”,赛事经济已逐步成为开远新的经济增长点。壹然文旅小镇、仁者客栈、1909广场的相继落地,涵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多种业态,完善了开远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区域人气、促进消费升级,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为各族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体验。
传承体育文化,构筑文化交融精神家园
开远体育运动文化深厚,有“足球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围棋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之美誉。开远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体育+民族团结”为载体,积极探索体育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路径,扩宽各族群众交流平台,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春节、元宵节、火把节、等重大节日举行斗牛、武术、舞龙、万人篝火狂欢等活动,各族群众同享欢乐、互送祝福,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开展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全市各民族的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八段锦、太极拳、柔力球等项目展演,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传播开远体育故事,以体育架起友谊之桥,促进文化交融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