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文件
首页 > 正文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6774
  • 发布机构
    开远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开政办发〔2017〕145号
  • 发布日期
    2017-10-19
  • 时效性
    有效

开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7727

 

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年活动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紧紧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推动全市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标准化生产、风险防控、质量安全追溯和监管五大管理能力建设,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建成具有开远特色、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地方标准体系,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把开远打造成为全国农产品生产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

二、重点工作

(一)选准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研究应用国际组织、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标准,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标准体系。2017年将重点制订开远藠头生产技术规程。同时,与已制订的《开远蜜桃生产技术规程》配套,形成两个规范的开远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

(二)完善技术规范。制订地方农业规程,主要包括园区环境要求、栽植、管理、整形修剪、果实采摘、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及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运等内容。规程按照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制订,农药使用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化肥使用符合化肥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

(三)强化结果运用。在全面制订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及风险评估力度;依托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将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的规模化经营主体和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纳入追溯平台,对“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和制订生产技术规程的农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完善追溯信息采集和使用产品标签标识,实现企业内部质量追溯。以种植基地为重点,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制度、途径,打造一批管理规范,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企业,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7月)。根据州级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好相关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标准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化先进典型和突出成就,扩大标准化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人人关注标准、人人了解标准、人人崇尚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的标准化意识。

(二)实施阶段(711月)。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把责任落实摆在首位,以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细致梳理农产品生产全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切实落实生产管理部门、技术研发推广机构、企业合作社管理部门、监管机构以及行政执法机构的全程管理服务责任,将各项职责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单位,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协同配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依法处理,切实开展好活动。

(三)总结阶段(12月)。对开展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总结,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打算、意见和建议等,并上报州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开远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市政府副市长李立尧担任,副组长由市农业局局长马旭担任,市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各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尹江涛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协同机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相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好相关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年管理工作合力,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经费投入,确保活动推进。各级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