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解读
首页 > 正文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803
  • 发布机构
    开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7-13
  • 时效性
    有效

解读《开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2068日中共开远市委、开远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中共开远市委、开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开发〔20208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现将《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体现《开远市乡村振兴战略(2018 - 2022年)规划》的完整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夯实开远市“三农”发展基础,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330日,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分别从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抽调了一批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编撰《开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2049日完成初稿,410 - 11日召集全市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座谈并完善内容,418日再次将《开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各单位、各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核通过,于202068下发执行。

二、目标任务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四部分内容,分别为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一)目标要求

从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乡村治理、民生保障7个方面,明确全市各自然村、行政村、乡镇(街道)的具体工作目标。

(二)实施步骤

从摸家底、找短板、排工期、抓落实四个时间节点,宏观上对各乡镇(街道)、市级各部门提出了工作要求。

(三)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包括七大方面工作;一是产业振兴。以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聚焦花卉主导产业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优化优质稻、蔬菜、水果、畜禽、苗木花卉、生物产业六大特色产业的空间布局,抓实特色农业绿色生产,培养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二是生态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三是人才振兴。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下乡行动。四是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创建;要以乡村优秀文化传承,打造民族特色示范村;要以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组织振兴。实施强基工程、“领头雁”工程、红细胞”工程,打造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六是乡村治理。以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为抓手,加强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团结进步乡村建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七是改善民生。以惠民生为根本,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康乡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工作,聚焦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发挥“互联网+”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的作用促进农村就业创业,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

(四)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开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的高度,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多规合一、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保障、突出示范引领、严格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营造良好气氛等提出了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四、涉及范围

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农业产业经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农村政治组织、管理、制度、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涉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方面面,牵涉部门多,工作复杂,统筹难度较大。

五、执行标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年)》,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GB/T 37072 - 2018) 

六、注意事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重点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系。

七、关键词诠释

1、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支柱。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加速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因地制宜探索出生产集聚化、经营规模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彰显本地特色与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市场潜力大、特色浓厚、附加值高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乡村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生态宜居: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导向,生态导向。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规范村民建房,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宜居美丽乡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3、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4、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5、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形式,它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起充分体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八、惠民利民举措

1、以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聚焦花卉主导产业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带动乡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发家致富。

2、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惠民举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住好”。

3、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专家人才长期服务基层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5坚持以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统一的原则,开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和团结进步乡村建设,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制乡村。

6、以脱贫攻坚为基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质改造,并持续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工作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的短板,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