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动开远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4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州3.9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2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48亿元,同比增长4.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0.4:39.3:50.3。
农业生产保供有力
2020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85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5.9%,粮食喜获丰收,中草药材成倍增长,花卉高速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42.12万亩,同比增长0.7%,产量为15.52万吨,增长0.6%。中草药材产量为4819吨,增长3.3倍。花卉种植59697.5万枝,增长64.6%。禽蛋产量1.57万吨,增长10%;肉类产量3.57万吨,增长22.7%。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出栏20.8万头,同比增长50%;牛出栏1.69万头,同比增长1.1%;羊出栏6.57万头,同比增长1%。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91.55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工业增加值66.65亿元,占全市GDP的24.8%,同比增长11.2%,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1.3%,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全市五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8.9%,较上年同期提高24.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5%。
新产品、新消费模式带动市场消费加速回暖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4.8、5.4和1.8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有序恢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粮油类商品增长20.9%;肉禽蛋类商品增长21.6%;蔬菜类商品增长39.4%;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10.7%;煤炭及制品增长23.3%;汽车类增长11.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受益居民线上体验需求增加,邮政通信业务快速增长,邮政业务量增长45.4%;电信业务量增长23.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助推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
2020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对GDP的贡献率11.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6.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1.7%;居民服务、修理业和其他增加值下降4%。
非营利性服务业稳定增长,卫生和社会工作表现出色
2020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其中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加值增长8.4%;卫生和社会工作增加值增长25.2%;教育增加值增长4.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增长4.5%。
金融业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6.02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9.9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加快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贷款27.09亿元,同比增长12.6%,拉动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4.8%,对GDP的贡献率达2.8%,贡献率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2020年,开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满意答卷,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