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信息
-
索引号000014348/2020-02959
-
发布机构开远市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8-04
-
时效性有效
上半年开远经济企稳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市经济实现了由负转正,整体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明显。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加快8.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8.4:40.5:51.1。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2.4%。全市克服了前期高温少雨的极端气候,粮食稳产,蔬菜丰收。夏粮产量29732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0吨;蔬菜产量15.86万吨,同比增长11.9%。畜牧业稳步复苏。上半年,期末生猪存栏12.73万头,同比增长10.4%;期末生猪出栏9.06万头,同比增长30.7%;期末牛出栏0.86万头,同比增长4%;期末大牲畜存栏5.02万头,同比增长10.8%;肉类总产量1.64万吨,同比增长12.7%;禽蛋产量8万吨,同比增长10%。
(二)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8.0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3亿元, 同比增长6.5%。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1.4%,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4亿元,同比增长18.1%。
工业三大门类齐发力。其中:采矿业增长31.4%,较上年同期提高56.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7%,较上年同期下降57.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3%,较上年同期提高30.2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六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同比增长4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6.3%,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6%。
(三)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比1-5月回升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投资同比下降2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9%,第三产投资同比增长5.8%。分主要行业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7%,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2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9%。
(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各项消费政策成效初显。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7亿元,同比下降3.9%,降副比1-5月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5亿元,同比下降3.9%;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亿元,同比下降3.4%。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粮油类商品增长23.5%;肉禽蛋类商品增长27.6%;蔬菜类商品增长30.3%;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57.4%;煤炭及制品增长38.5%;汽车类今年首次为正增长38.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1-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受益居民线上体验需求增加,邮政通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邮政业务量增长50.5%;电信业务量增长41.7%。
(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9.1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5月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8.86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5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长11.1%。
(六)财政收入略下降,民生支出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亿元,同比下降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6亿元,同比增长0.01%。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6.68亿元,同比增长1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41.7%;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下降15.7%;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同比增长17.9%;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长14.7%;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4.3倍。
总的来看,上半年开远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向好趋势进一步增强。下一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积势蓄势谋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狠抓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