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信息
-
索引号000014348/2019-01309
-
发布机构开远市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9-05-06
-
时效性有效
从首季数据透视开远经济“开门红”——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浅析
近年来,开远以加快建设滇南中心城市为统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落实,经济稳中有进、进中育新,继续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4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同比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5.2:20.2:53.2优化为6.4:39.6:55.1,第三产业比重突破了“半壁江山”。
(二)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云花创新中心、知花小镇建设,与世界高端花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努力建设高端花卉产业基地,“七彩云菊”系列品牌走向全国、打入国际市场,园区获评“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入选全省5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积极推进鲜切花种植、生猪养殖等4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三品一标”种植规模7.3万亩,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12个。培育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6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2%。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加快。一季度,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比去年1季度提高9.4个百分点,比去年4季度回落8.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1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8%)11.1个百分点。二是主要支柱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一季度,四大支柱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5.5%,贡献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好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8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利润总额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0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18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高于全国(6.3%)2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4%)16.6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5亿元,同比增长11.8%;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同比增长97.7%;房地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同比增长97.7%;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亿元,同比下降38%;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8亿元,同比增长42.6%。
(五)服务业经济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同比增长6.6%,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55.1%,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于全省(11.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3%)3.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同比增长11.9%。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0300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03 %。邮电业务总量达0.08亿元,同比增长17.9%。
(六)聚焦园区建设,培育新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热电气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建设,促成在建豆制品企业投产生产。目前入驻开远市热电气循环利用示范园区企业34家。一季度,完成产值2.16亿元。积极推进轻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食品加工、服装等产业发展。目前入驻开远市轻工业园区企业14家,一季度新入驻6家。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76亿元,同比增长26.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1%。规模以上服装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25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9.2倍,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6.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
(七)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倾斜于民生。一季度,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支出继续倾斜于民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1.5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回升2个百分点,拉动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0.1亿元,同比增长12.9%。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9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6:1。物价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煤电增长后劲不足。一季度,国电小龙潭发电厂只有一台27万千瓦负荷机组发电,云南大唐国际发电厂2月全线停发电,3月份仅有一天16万千瓦负荷机组发电。一季度,全市发电12.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9亿千瓦小时,影响煤产量减少78.7万吨。
(二)大项目储备不够,非电工业项目较少,影响了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在库项目有14个,比上年同期少5个。完成非电工业投资6.17亿元,同比下降51%。
(三)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增速小幅回落。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存贷余额347.74亿元,同比下降0.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
三、确保今年经济在合理区间的措施建议
(一)狠抓项目建设。围绕2019年“一张图”,按照“项目建设年”的要求,坚持天天抓实、月月抓紧,提高项目入库质量、入库率,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抢抓“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机遇,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全面启动实施“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扎实推进实施“百亿技改工程”,全力推进云南世鑫实业偏光、云花创新中心、知花小镇、壹然集团文旅综合体、泸江水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二)对标对表,压实压牢责任。继续抓好中央、省和州稳增长政策及开远市2019年度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3条措施的贯彻落实。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从细从实认真分析,加强重点行业监测和运行调度,着力补齐短板,做好全年经济总量的研判,确保生产总值速度在合理区间,扎实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抓实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两型三化”和打好“三张牌”,坚持大抓工业。充分发挥要素优势,推动煤电产业与上下游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助推传统煤电产业实现新跨越。加快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提质发展,建设园区综合生活服务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积极打造示范工业园区和品牌示范园区。重点推动大唐片区开发,引进一批食品、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等项目,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支持红磷、解化、华新水泥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积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壮大市场主体,继续狠抓纳规工作。做大做强轻工业产业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厂房3万平方米。科学合理布局园区,促进园区、企业、项目三位一体同步发展。重点引进电子器件生产、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加工等增加值率较高的产业入驻园区,力争哈雷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叶青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推动工业大麻提取加工等项目投产。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持续提升。
(四)大抓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现代农业园、热电汽循环园、轻工业园区、电子商务园等园区精准招商引资,继续开展“金融支持百户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活动,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助推金融业支撑开远经济发展。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黑泥地、仁者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工程,提升知花小镇周边村庄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千村示范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抓好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助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