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信息
  • 索引号
    000014348/2018-02817
  • 发布机构
    开远市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7-10
  • 时效性
    有效

2017年开远市实施《开远市儿童发展规划》监测报告

2017年是实施《开远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年规划监测工作实施的第七年,一年来,全市把实施儿童发展规划与实施“十三五”有机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儿童事业稳步推进,各项监测目标逐步实现,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现将儿童规划有关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开远儿童发展规划的经济状况

县域经济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58874万元,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464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10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3元,同比增长9.5 %。全市总人口33.62万人,其中0-17岁人口6.65人,占总人口的19.8%。县域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儿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二、开远儿童发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1.儿童保健意识增强。2017年,全市3岁以下在园幼儿率从上年的95.06%下降到94.46%;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比上年增加了0.1年百分点达到0.16%。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从上年的94.23%下降到93.76%。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2017年,我市婴儿死亡率为5.15‰,比上年增长了0.52个千分点,但男婴死亡率比上年下降1.86千分点,女婴死亡率比上年上升2.73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21‰,比上年下降了0.98个千分点,但5岁以下女童死亡率比上年上升3.96个千分点。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6%,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2.疫苗接种率稳定全覆盖。自2013年起我市儿童疫苗接种率实现全覆盖,到2017年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100%,卡介苗接种率脊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甲肝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A+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和百破疫苗接种率等10项均为100%,与2016年一致。儿童疾病预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

3.新生儿听力筛查率逐年走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由于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支持,我市近几年来的筛查率都达到了90%以上,2017年为99.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4.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9.29/万,上升了3.1/万。

(二)儿童与教育

1、教育投入力度加大。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6.05亿元,比上年增加0.22亿元,对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我市不断加大幼儿基础建设,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成果和水平。2017年,我市在园幼儿数11085人,比上年增加1685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7.19%,幼儿园共有64所,与上年持平,其中城市公办幼儿园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13所,行政村13所。

3、全面巩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65%,比上年提高0.1年百分点。小学、初中辍学率均为0。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7.42%,比上年提高5.06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7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4.21,比上年增加015.05年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73%,同比提高19.29个百分点。

4、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下降,职业高中与技术学校合并提高质量发展。2017年,全市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为76.78%,同比下降8.93个百分点。职业高中、化工技校等4个学校合并成立红河技师学院。

5、着力保障特殊人群、残疾儿童、流动儿童随迁在公办学校就读。2017年,全市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流动儿童随迁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9098人,比上年增加96个。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184个,比上年减少6个。

(三)儿童与福利

儿童享受社会福利是儿童最基本的权益。2017年,我市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所,残疾人康复机构3所,与上年持平。有47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比上年增加6人。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达53.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康复率达1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我市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儿童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四)儿童与环境

1、家庭环境不断改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民族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截止到2017年,我市有家长学校64个,家长学校培训10320人次,依托学校和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教讲座60场,家长家庭教育知晓率达91.2%。随着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辖区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

2、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城乡电视网络不断完善,接收频道达到65套。城区大部分住户已安装了数字电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都分别达到了99.2%、99.4%。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2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2017年,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共计7700册,艺术团体深入城乡演出文艺节目138场次。开展未成年人科技活动14次,未成年人参加科技活动0.7万人次。儿童的生存环境与2011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丰富了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我市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科技创新力。

(五)儿童与法律

1.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落实率达100%。中小学生法律知晓率、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也均达100%。

2.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2017年,我市建平安小站4个,成立法律援助机构1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6个,43个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为18人,比上年减少35人,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3.77%,同比降低9.89个百分点;重新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同期判决生效的未成年犯罪人数的5.66%,下降了4.35个百分点。以学校为阵地,让学生在知法、懂法、守法的同时,学会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有效防校园暴力,进一步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积极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提高儿童安全意识,确实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3. 未成年人吸毒比例得到有效遏制,但需长期坚持特别关注。2017年,全市吸毒人动态管控录入人数为2061人,比上年增加了56人。戒毒巩固率为3.23%,比上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吸毒人数占吸毒人数比例为0。虽没有未成年人吸毒人,但吸毒人动态管控录入人数仍触目惊心,有回升势头,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三、儿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我市儿童在生存、发展、保护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管理仍然是死角。大多数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强,文化素质和家庭收入偏低,卫生保健意识不强,而我们现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流动人口中相当一部分的妇女怀孕不去接受孕产妇的系统检查,也不去正规医院分娩,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非常严重。

(二)儿童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发展不平衡。全市婴幼保健人员不足,城乡之间的儿童保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儿童保健人员极其紧缺,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不高,个别医疗保健单位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工作质量。

(三)城乡医疗卫生保健存在薄弱环节。从统计监测的结果来看,全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仍较高,达到49.29/万,比上年提高3.1个万分点,特别是随着“二胎时代”到来,医疗机构在硬件、软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不足以保障大龄产妇、高危产妇的就医安全、就医质量等,医疗救治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增强。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少有效抓手。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日益渐多。对一老一小的保护、教育、关爱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守儿童,虽然录入系统,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没有得力的监护人监管,导致不少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关照,生理上缺少关爱,行为上缺少规范,其教育管理是一大社会难题,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厌学、打骂、偷盗等不良习性,令人担忧。

四、实施妇女规划的建议

(一)加强儿童早期教育项目工作,加大对儿童医疗保健扶持力度。加强儿童早教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相关设备引进;加强对全市儿童医疗保健的资金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儿童医疗保健基础设施设备陈旧、人员匮乏问题;协调编制部门,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动保健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对减少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缺陷,提高监测数据质量,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保健教育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利用媒体、墙体广告、宣传画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做好保健宣传教育工作,让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力宣传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降低出生缺陷风险,从源头提高人口素质。

(三)继续加强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突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改善办学条件,逐步优化校园环境,优化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深入开展系统的师德培训和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稳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四)净化社会环境,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利用学校、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等平台,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将家庭教育和科学养育观念传播到家庭中,在家庭形成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文明健康的家风传承。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积极开展对青少年有益身心的校内外活动,让儿童在玩中学,让儿童有一个清馨健康的成长环境。儿童是花朵,是中国的未来,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儿童发展。

(五)关心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着力建立以政府为纽带的管护网络、以学校为载体的帮护网络、以亲属为基础的监护网络、以社会为帮护的关爱网络。整合力量,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爱服务组织机构,研究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空巢老人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亲情抚慰等。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工作,发展结对帮扶,为留守流动儿童营造快乐的成长和空巢老人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