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信息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2985
  • 发布机构
    开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3-24
  • 时效性
    有效

经济增长稳步回升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16年开远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我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济运行呈现出工业稳步回升、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平稳增长、效益持续好转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稳步回升。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168.68亿元,增长9.2%,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35亿元,增长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9%,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39亿元,增长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3%,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6:35.2:54.2。

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回升。201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5.13亿元,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4.6亿元,增长12.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通过建设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培育发展以热电汽为主的轻工业集群,实现火力发电企业由生产电向供热电汽循环转型,进一步激活电、煤产业。2016年,全市原煤产量为578.8万吨,增长8.7%,发电量为23.3亿度,增长27.5%,电力工业实现增加值59119万元,增长15 %,电力工业增加值增长实现了扭负为正。2016年,新建投产并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11户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6648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9.3%,实现工业增加值13528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6.1%。

三是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向好。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42亿元,增长5.9%。实现农业增加值18.28亿元,增长5.8%。粮食总产量达12.84万吨,增长0.3%。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5亿元,增长5.7%。出栏肉猪33.91万头,增长1.1%,出栏肉牛2.61万头,增长15.3%,羊出栏6.52万只,增长12%,家禽出栏1061.03万只,增长11.5%,肉类总产50.7万吨,增长6.7%。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初显成效。围绕畜禽、苗木、蔬菜、优质稻、水果、生物六大产业,打造 “六张名片”,发展高效精品农业。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16年12月末,完成小型水利工程2780件,农田路网覆盖率达80%。建成高稳产农田1.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500亩,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加大农村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发挥带动示范效应,马铃薯产业带培植、优质稻产业带培植工作顺利推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2个。投入扶持资金近900万元,促进了22个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凤凰湖整体城镇化项目、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建设进度的加速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83亿元,增长21%,其中城镇投资205.24亿元,增长21%,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9.9%。农村投资36.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4%。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下降26.7%,商品房销售面积33.16万平方米,增长16.8%,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11.18亿元,增长51%。

五是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和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平稳增长。2016年,开远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258万元,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3亿元,增长12.1%,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12.6%。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13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9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02元。销售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0.22亿元,增长15.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3.62亿元,增长15.7%,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41.27亿元,增长14.7%,住宿业销售额0.84亿元,增长15%,餐饮业销售额4.49亿元,增长17%。

六是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存贷持续增加。2016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77亿元,增长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亿元,增长9%,其中:GDP核算采用的八项支出22.38亿元,增长13.9 %。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84.72亿元,比年初增长1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3.86亿元,比年初增长21.8%,其中住户贷款比年初减少32.91亿元,下降7.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0.95亿元,比年初增加23.1亿元,增长39.9%,成为拉动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的主要因素。

七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全市把节能降耗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策并举,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节能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全社会单位GDP能耗下降3.2%,完成州级下达的目标任务。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累计消费量236.44万吨标准煤,增长9.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攀升,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种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短,品牌带动力弱,农业产业链难以延伸。农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作物评估价值低,贷款金额小,担保要求高,农业企业融资仍然难,农业企业发展带动示范效果仍有限。

二是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仍未缓解,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效率不高,影响整体效率。中小企业融资仍难,人工成本和产品成本高共同抬高企业生产成本。

三是投资基础不稳固。工业投资明显下滑。2016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滑甚至倒挂、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0.99亿元,下降18.2 %,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1%,比重较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下降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有可能对今后一段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压力较大。201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05亿元,下降34.8%。在建、新建项目减少。2016年,全市在建项目444个,比上年减少36个,其中新建项目367个,比上年减少10。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是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型经营实体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依托优质稻、蔬菜、水果、畜禽、苗木、生物6个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实体企业,着力打造开远农产品特色品牌,促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平台,吸引更多资金、更大项目、更优资源进驻开远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密切监测实体经济运行态势,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稳步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稳增长相关政策,加快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稳住存量。积极培育食品加工和服装产业发展。继续抓好企业纳规工作,积极培育“四上企业”,为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筑牢基础。

三是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理顺项目前期工作各个环节,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创新项目建设投融资渠道,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期达产增效。积极促进和引导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加大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投资力度。继续盯紧“一张图”项目的推进速度,确保“一张图”投资项目形成投资实物工程量,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动力所在。

2017年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主要经济目标预期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经济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总产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扎实推进九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项目推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二是着力双轮驱动,实现现代农业新发展。三是着力工业转型,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四是着力繁荣市场,实现产业培育新突破。五是着力“五网”建设,铺就跨越发展新基石。六是着力环境提升,打造适宜开远新形象。七是着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新改善。八是着力六个精准,实现脱贫攻坚新成效。九是着力民生改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