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预算
首页 > 正文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0168
  • 发布机构
    开远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1-28
  • 时效性
    有效

关于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000 

  开远市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 

  目录  

  一、财政预算报告《关于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二、2022年财政名词解释(附件)   

  三、关于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附表(附件)  

  四、2022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附件)   

  五、开远市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 

  六、部门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七、开远市2022年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 

  八、 开远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 

  九、2022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中空表说明 

  关于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年1月13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 

  开远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1]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协商。 

  开远市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3]工作,全面落实“六保”[4]任务,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衡。 

  一、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5]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1,517万元,比上年增收13,631万元,增长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60,140万元,比上年增收6,472万元,增长12.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9,686万元,比上年增收974万元,增长11.2%;上划州级收入完成6,022万元,比上年增收1,182万元,增长2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669万元,比上年增收5,003万元,增长3.1%。超额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87,505万元,同比减收1,264万元,下降1.4%,占比为52.8%;非税收入完成78,164万元,同比增收6,267万元,增长8.7%,占比为47.2%。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4,562万元,比上年增支22,294万元,增长6.2%。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6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4,63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1,0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3,445万元,调入资金[6]70,79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6,980万元,合计472,52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4,562万元,上解中央省州支出31,89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2,269万元,支出合计448,73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23,001万元,净结余79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8]收支情况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4,232万元,比上年增收54,211万元,增长67.8%。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95,672万元,比上年增支41,619万元,增长27%。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2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94万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2,200万元(其中:新增128,600万元,置换   3,6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92万元,收入合计268,71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5,67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600万元,调出资金68,335万元,支出合计267,60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11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9]收支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36,009万元,比上年增收46,657万元,增长24.6%。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3,122万元,比上年增支54,849万元,增长29.1%。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36,009万元,上年结余46,925万元,收入合计282,93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43,122万元,支出合计243,12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9,81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0]收支情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482万元,比上年增收1,380万元,增长1.3倍。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48万元,比上年减支240万元,下降3.1倍。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万元 ,收入合计2,5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8万元,调出资金2,462万元,支出合计2,31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98万元。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及平衡结果(详见附件),均为快报数据,待省州批复我市2021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成效 

  (一)保障“三农”[11]投入,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市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财政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机制,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确保惠农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年农林水支出完成59,147万元,同比增支18,094万元,增长44.1%。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655万元。 

  (二)助力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一是培基固本,着力培植财源。理清财源建设工作思路,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六个大抓”,突出支持园区经济、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招商引资,夯实财源基础,引入财源活水,着力提升财政“造血”功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立足职责,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支持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全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费3,000万元。三是协调联动,横向纵向齐发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预算内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全年争取预算内投资资金2.69亿元。四是主动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13]、惠企纾困等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减税降费13,943万元。五是主动对接,争取债券资金。树立“一盘棋”意识,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提高债券项目申报命中率。全年争取专项债券项目7个,额度12.86亿元。六是政银携手,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信用贷款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52亿元,“一部手机云企贷”注册企业287户,注册个人15,492户,贷款余额 14,100 万元。七是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红河汇远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在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开远市首家在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三)落实征管职责,全力以赴完成收入目标。一是加强税收收入管理。财税部门通过加大财税收入调度力度,层层压实责任,充分挖掘收入潜力,重点对项目建设开展纳税评估,加大欠税企业的催缴征收力度,加强对各行业的勤征细管,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二是狠抓非税收入征收。财政部门从源头监管、强化以票管费,各执法执收部门依法依规收费,保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速处置闲置资产,充分挖掘存量财源增收潜力,拓宽增量财源增长空间,深挖变量财源增长可能,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和可持续性。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目标。 

  (四)抓好资金统筹,加强重点任务财力保障。一是科学统筹财政资源。统筹运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结转资金等各类资金,做好预算综合平衡,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二是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法定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把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等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勤俭节约。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加大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14],全面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民生保障刀刃上,花在经济发展紧要处。努力实现“三公”经费压缩3%,一般性支出压缩7%的要求。四是优先保障“三保”[15]。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和库款调度中的优先顺序,压实“三保”责任,严格规范管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年“三保”支出165,163万元。五是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及时将结转结余和沉淀闲置资金收回重新安排,多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全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7,514万元。六是认真研究政策。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捕捉有关信息,找准争取支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有的放矢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45,878万元。 

  (五)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全年民生支出完成283,17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8%。其中,教育支出完成62,00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26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53,52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完成28,538万元(其中,疫情防控经费2,37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4,061万元,农林水支出59,14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377万元。同时,支持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国土海洋气象、粮食物资储备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财政监管作用,认真抓好《开远市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支出管理实施方案》落实见效。我市财政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资金3,000万元。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16],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成158家单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350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评审,对8个部门整体支出和21个项目支出进行绩效再评价,再评价项目覆盖四本预算。三是健全直达资金[17]监控体系,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控。全年收到上级下达直达资金57,899万元,项目实物支出55,067万元,支出进度95.1%。四是加强动态监控,确保预算资金安全使用。全年共监控单位用款75,612笔,资金总量214,142万元,发现预警问题9,011笔,金额44,237万元,其中:单位整改8,692笔,予以支付39,259万元;退回319笔,不予支付4,978万元。五是全面推进市级预算单位财务联审工作。全年完成预算单位24,800笔经费支出事前事项审核,金额342,359万元,联审退回3,457笔,金额76,242万元,修改完善后再次送审并通过2,039笔,金额37,190万元。六是开展预算单位往来款项清理工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约束和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七)坚持改革导向,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依法依规编制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编制预算,硬化预算约束,严控地方政府债务[18]风险,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法定预算。二是深入推进零基预算[19]改革。积极运用零基预算法,打破支出固化僵化、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格局,科学核定年度预算,强调“提质”要求和“增效”的政策导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积极推进银行账户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围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从2021年5月份起,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统一纳入财政一体化系统电子化管理,确保2022年实现单位全部收支置于财政监督之下。四是有序推进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公务卡电子化管理工作。五是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根据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关于开远市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要求,于2月20日完成部门预算批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预决算公开工作。六是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从严配置资产,规范处置行为。全年审批配置资产752万元、处置资产2,116万元,划拨资产716万元,划拨车辆14辆、价值380万元。 

  (八)强化会计管理,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是持续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20]规范建设。建成一个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两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模板,为158个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中提供了参考借鉴;大胆探索“以评促建”的内控建设方式,首次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和自评价,首次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内控评价,形成风险事项清单和内控自评价报告162个,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二是开展城市社区会计集中核算服务平台的监督检查。形成了监督检查长效机制,19个城市社区会计工作得到加强和提高,同时做好对第三方和城市社区在收支、资产、采购、合同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指导工作。三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定印发《开远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专业人员,加强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完成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和代理记账许可证的审批工作。 

  (九)增强风险意识,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一是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债务管理、金融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兜牢风险防控底线,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二是着力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消化存量,缓释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全年偿还政府债务45,664万元、化解隐性债务49,990万元。三是强化金融监管,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加大对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的宣传和打击力度,解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增强人民群众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十)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一是研究制定《开远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压实工作责任,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增强国有经济竞争活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二是推进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转型,探索优质国有资源企业化经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培育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增长点。三是强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构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1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紧运行状态,特别是我市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领域财政支出需求加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新引进企业和新培育产业尚处于进项税收抵扣期,可提供新增税源后劲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欠缺,财政增收的基础不牢。二是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还不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我市债务风险率较高,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大。四是专项债券项目申报质量有待提高,资金支出进度慢,形成实物量后的管理存在短板。 

  开远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培植财源、组织收入、推进改革、强化统筹、严格管理、防控风险,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推动财政资源向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集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二是坚持落实“三保”、突出重点的原则。三是坚持强化整合、统筹财力的原则。四是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法合规、讲求绩效的原则。六是坚持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七是坚持财政资源向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集中的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反复测算,拟对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如下安排: 

  二、202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251,68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10,164万元,增长4.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安排63,26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3,122万元,增长5.2%;上划省级收入安排11,38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1,694万元,增长17.5%;上划州级收入安排6,40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379万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0,639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4,970万元,增长3%。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96,1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支11,538万元,增长3%。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284,61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13,018万元,增长4.8%;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88,481万元,上年结转结余23,001万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63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2,597万元(含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88,481万元),上年结转结余23,001万元,调入资金77,112万元(含基金调入76,418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69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600万元,收入合计434,9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96,100万元,上解中央省州支出28,66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181万元,支出合计433,94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三保”支出安排情况: 

  2022年,全市中央和省“三保”政策支出安排180,059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138,903万元,上级补助41,156万元。 

  保工资支出安排126,333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124,274万元,上级补助2,059万元。 

  保运转支出安排8,318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6,804万元,上级补助1,514万元。 

  保基本民生支出安排45,408万元,其中:本级财力7,825万元,上级补助37,58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0,844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26,612万元,增长  19.8%。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85,5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减支10,112万元,下降5.2%。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182,955万元(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0,7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支57,080万元,增长45.3%;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1,494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111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0,8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9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00,7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111万元,收入合计264,14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85,56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71万元,调出资金76,418万元,支出合计264,149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49,38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13,372万元,增长5.7%,其中,保险费收入93,081万元,增长0.03%;利息收入781万元,增长27.4%;财政补贴收入28,497万元,增长30.4%。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45,43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支2,314万元,增长1%,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79,482万元,增长11.6%。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49,381万元,上年结余39,812万元,收入合计289,1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45,436万元,支出合计245,43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43,75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724万元,比上年减收1,758万元,下降70.8%。主要是融和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计划465万元,兴远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计划259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28万元,比上年增支376万元,增长2.5倍。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3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持平;上年结转结余198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24万元,上年结余198万元 ,收入合计92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8万元,调出资金694万元,支出合计922万元。收支平衡。 

  三、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2022年,财政工作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21],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重点把握好6个方面: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六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 

  (一)增强发展意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企业帮扶措施,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二要大力支持“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项目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三要落实好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要贯彻执行好《云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助力高质量发展和财源培植。                                                        

  (二)抓好收入组织,做大做好财政“蛋糕”。一要坚持依法征税,提高组织税收收入工作质量,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深挖税收增长潜力,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做到应收尽收。二要坚持依法依规收费,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要盘活闲置资产并加速处置,增加可用财力,确保财政预算平衡。 

  (三)优化支出结构,切好分好财政“蛋糕”。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二要强化整合统筹能力,适度集中财政资源,保障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落到实处。三要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着力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四要健全资金调度机制,规范财政库款运行,保持合理适度库款规模,保障“三保”和重点项目支出资金需求。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一要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共享、安全高效为目标,实现政府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预算全过程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数据管理等一体化,按照财政业务、技术规范、数据标准、应用软件统一的要求,深入推进“业务+技术”的财政数字化转型,助力开远数字经济[22]健康发展,促进财政监督、会计监督、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和执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二要进一步理顺县乡间财政关系,厘清县乡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推动全市资源要素合理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三要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全面防控债务风险。四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如期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五)加强财政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一要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好预决算公开和“互联网+监督”工作,力促财政收支和民生项目公开、透明。二要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预算工作,规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收支行为,确保基层财务规范、资产完整和安全。三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四要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以资产配置为抓手,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促进改革和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六)守住风险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要守住地方财政风险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有关精神,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应对风险能力,做到不触碰政府债务“上线”、不逾越预算分配“红线”、确定依次保障“界限”、筑牢库款安全“底线”,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收入风险、预算支出风险、库款支付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要守住金融安全底线。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三要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及时拨付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七)着眼事业发展,打造一支财政铁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选人用人程序,拓宽财政干部成长路径,打造一支旗帜鲜明讲政治,以绝对忠诚理财、以绝对担当施财、以绝对干净用财的财政铁军,为构建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市党委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努力完成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111 

 

  联系人:高盛                          联系电话:7222594 

  



附件【开远市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情况说明.doc
附件【2022年财政名词解释.doc
附件【附件5.doc
附件【附件8.docx
附件【附件3.xlsx
附件【附件4.doc
附件【附件2.xlsx
附件【附件6.doc
附件【附件7.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