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预算
-
索引号000014348/2022-03264
-
发布机构开远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11-21
-
时效性有效
开远市2022年1至6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开远市2022年1至6月地方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报告
(2022年8月26日在开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开远市财政局局长 白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开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报告开远市2022年1至6月份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1—6月全市财政预算总体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589万元,同比减收6,780万元,下降6.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9,034万元,同比减收1,158万元,下降3.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960万元,同比减收6,645万元,下降1.4倍;上划州级收入完成4,286万元,同比增收1,179万元,增长3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229万元,同比减收156万元,下降0.2%。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8,940万元(地方部分)因素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169万元,同比增收8,784万元,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8,454万元,同比减支19,457万元,下降11.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604万元,同比减收56,222万元,下降79.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7,221万元,同比增支28,717万元,增长26.5%。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8,498万元,同比增收6,329万元,增长5.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3,594万元,同比增支7,526万元,增长7.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期收支结余4,904万元,滚存结余44,87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4万元,同比增收6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06万元,同比增支106万元。
二、1—6月全市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
(一)税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1—6月,全市税收收入完成42,417万元,同比减收749万元,下降1.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3%。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8,940万元(地方部分)因素后,税收收入完成51,357万元,同比增收8,191万元,增长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7%。
1.增收的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市级部分)完成2,137万元,同比增收724万元,增长51.2%,主要是重点税源企业小龙潭矿务局原煤销量良好,利润较上年增加,加之去年企业享受“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今年到期形成增收。资源税(市级部分)完成5,537万元,同比增收1,480万元,增长36.5%,主要是小龙潭矿务局经营状况良好,原煤产量增加而增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3,201万元,同比增收645万元,增长25.2%,主要是随主体税种增收而增收。房产税完成1,768万元,同比增收217万元,增长14%,主要是能投、国电发电有限公司及南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缴纳房产税222万元形成增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6,961万元,同比增收476万元,增长7.3%,主要是今年市兴远公司缴纳145万元;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在开远缴税168万元形成增收。耕地占用税去年同期发生退税,今年1—6月无此因素,形成同比增收1,652万元。环保税完成1,709万元,同比增收386万元,增长29.2%,主要是煤电行业销量增加,“三排”增加环保税随之增加。
2.减收的主要税种:增值税(地方部分)完成15,607万元,同比减收3,241万元,下降17.2%,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国家大规模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6月我市直接退付涉及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县市承担15%部分及调库部分共计8,940万元;二是原煤销量完成653万吨,同比增加114万吨,增值税(地方部分)增收2,668万元;三是解化清洁能源公司化肥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增值税(地方部分)增收2,175万元;四是2021年执行电力企业缓税政策地方部分税收在今年一季度缴纳形成增收594万元。契税完成2,060万元,同比减收3,214万元,下降60.9%,主要原因:一是2021年开远市融和公司缴纳契税1,006万元,今年无此因素;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今年大幅下降,加之商品房、二手房及土地交易减少形成减收。
(二)非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1—6月,全市非税收入完成26,812万元,同比增收593万元,增长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8.7%。
1.增收的主要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11,271万元,同比增收10,240万元,增长9.9倍,主要是自然资源局缴纳耕地开垦费9,567万元形成增收。罚没收入完成2,045万元,同比增收672万元,增长48.9%,主要是自然资源、纪委、应急管理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其他一般罚没收入增加1,366万元,公安罚没收入减收731万元,增减相抵后形成增收。
2.减收的主要项目: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029万元,同比减收10,360万元,下降46.3%,主要是2021年1—6月通过处置棚改范围内资产入库3,000万元,产业园区厂房及其配套设施TOT项目组织非税收入入库17,400万元,而今年同期仅入库公房处置收入2,606万元、出让保障性住房使用权收入6,700万元,形成减收。
(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执行情况。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8,454万元,同比减支19,457万元,下降11.6%。其中,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07,85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7%。
三、1—6月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统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一是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初市级预算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0万元。二是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严格落实有关民生政策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在职、离退休人员工资,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严防“三保”支出风险。1—6月 “三保”支出完成94,612万元,其中:保工资77,783万元,保运转3,481万元,保基本民生13,348万元。三是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用活用好财政、金融杠杆,切实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保持财政政策发力适度靠前,扎实推进稳经济促发展若干措施落地见效,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年初市级财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费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促进工业和商贸、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奖励资金1,680万元。1—6月,全市争取中央、省、州预算内投资资金21,340万元。四是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制定出台《开远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开远市税务局关于印发减税降费“四个机制”的通知》文件,健全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充分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1—6月,增值税留抵退税27,067万元,降费4,059.9万元。其中:社会保障方面降费3,956.9万元,降低政府性基金及行政性收费等费用方面降费103万元。五是加大房租减免力度,助力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市属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在落实减免3个月租金的基础上,再为承租户减免5个月租金,共减免646户,减免房租3,600万元。六是落实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保市场主体稳就业。1—6月,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降费2,210.99万元,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惠及企业1,256户,涉及28,020人,为企业减负437.67万元,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支付436家单位13,612名职工企业稳岗返还632万元。七是深化“银企桥”服务机制。市委召开金融联席工作会,分析研判全市金融工作形势,抓实抓细政策落实;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贷款。1—6月,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54亿元,同比增长19%;各级财政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730万元,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拨付财政贴息资金143.75万元,发放创业贷款6,155万元。八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1—6月,向上争取资金165,166万元,获批专项债券资金14.12亿元。九是抓实抓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1—6月,拨付疫情防控资金1,854万元,其中:上级资金22万元,市级资金1,832万元。
(二)抓好有关专项整治及专项治理工作,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一是根据全州财政运行、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和“财政质量年”行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制定印发有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自查自纠工作,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实见效。1—6月,开展了1次自查工作,发现问题14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专项治理当成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廉政工程来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跨部门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保障专项治理抓紧、抓实、抓到位、出成效。自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来,自查发现问题及省级重点检查组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我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评分全州第三名。
(三)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严格预算项目审核,削减部门不符合零基预算导向资金,不断优化财政资金投向,保障财政资金有效供给,增强财政统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落实见效。2022年各预算单位申报项目支出313,712万元,评审减少资金141,381万元,纳入预算安排项目支出172,331万元。二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印发《开远市财政局关于推进单位资金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通知》文件,将全市160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为构建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做好财政直达资金常态化管理工作,1—6月,按照直达资金使用范围和管理规定进行分配下达资金51,374.55万元,导入和分配率为100%。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切实控制和减少资金沉淀,1—6月,共收回存量资金7,140万元。三是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制度+科技”、 “人防+技防”的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切实加强资金监控。1—6月,预警监控授权支付80,975笔,金额90,727万元,发现问题4,517笔,金额43,078万元。四是深入推进预算单位财务联审,强化事前监督审核。已启动69个单位财务联审,启动率100%。1—6月,完成10,986笔经费支出审核,共计金额106,612万元。五是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将预算单位的提现额度纳入动态监控管理,严格控制现金使用范围,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公务卡累计发卡数4,843张,通过公务卡结算金额943万元。六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2021年预算绩效管理考核获全州“优秀”等次,完成了2022年预算绩效目标编审工作,确定160家单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374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七是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政策落实好公务员绩效奖发放工作,确保政策保障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八是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全市1,329人完成2021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组织2,203名会计人员参加了“小微企业会计实务视频培训”、160个单位相关内控编报人员参加内部控制编报视频培训,完成3家小微企业代理记账行政许可审批,办理代理记账分支机构备案审核1家,对4家代理记账机构实施检查并进行公开。九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意向公开率达91.8%;督促预算单位提升政府采购合同支付履约率;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有效提升采购单位与商家无障碍沟通交流的服务水平,6月12日,红河州第二家政采云实体店—开远市政采云实体店成立开业。十是持续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做好财政票据调运保供工作,完成2022年财政票据年度检验工作。十一是开展2022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为盘活闲置资产,增加财力,统筹平衡等打下基础。十二是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和能力。
(四)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一是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应对风险能力,做到不触碰政府债务“上线”、不逾越预算分配“红线”、确定依次保障“界限”、筑牢库款安全“底线”,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6月,偿还到期债券本息8,287万元,化解隐性债务20,529万元;完成到期债券10,500万元置换工作。二是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市委办、政府办成立开远市金融风险化解领导小组,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开展联合排查整治2次,多形式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宣传袋500余个,宣传用品200余份。三是协调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开展了财政业务专网二级等保复评工作,保障财政信息安全运行。
(五)进一步加强国资国企监管。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理顺政企关系。完成市融和公司、市兴远公司、市博康公司三大集团公司业务板块整合。二是开展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检查。通过公开招投标,由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亚太分所对开远市融和公司及子公司等25家全资、控股企业开展重点工作检查;云南永盛会计师事务所对开远市兴远公司及子公司等27家全资、控股企业开展重点工作检查。截至6月底,两家中介已出具检查报告初稿,各公司按照中介反馈问题开始问题整改。三是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提升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制定了《开远市市属国有集团公司薪酬考核管理办法》,逐步建立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体系,使内部分配机制与公司发展相适应,达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入组织方面:一是2022年组合式大规模退税减税预计约4亿元,其中:增值税期末留抵应退税款约2.8亿元;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预计减收约9,000万元;六税两费退税约1,200万元。以上政策地方承担部分约2亿元。二是2021年我市尚未清算调库至省级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3,161万元。三是新引进企业和新培育产业尚处于进项税收抵扣期,可提供新增税源后劲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欠缺,财政增收的基础不牢。四是为平衡预算,只能采取“税收不足非税补”的权宜之计,而非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处置政府资产。但随着处置政府资产等一次性收入的减少,非税收入增长有限,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支出平衡方面:一是收入下降,而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尤其是今年实施的公务员绩效奖及统筹提高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政策,更是加大了“三保”支出与财政平衡的压力。二是偿还到期债务任务十分艰巨,支持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压力加剧,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1—6月份,土地出让收入仅实现12,047万元,若调入资金不能按年初实现,平衡及支出都会受到影响。
五、下半年财政工作措施
(一)抓好收入组织,确保预算综合平衡。一是坚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不断提高组织税收收入工作质量,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深挖税收增长潜力,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坚持依法依规收费,将部门依法依规取得的各类收入全面纳入预算,保证非税收入足额入库。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并加速处置,增加可用财力,不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确保年度预算综合平衡。
(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二是认真做好预算调整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统筹财政资源能力,加强“四本预算”的统筹,保障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落到实处。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注重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着力提质增效,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等非刚性支出。四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制定《开远市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从严控制预算单位账户设置,健全资金调度机制,规范财政库款运行,保持合理库款规模,保障“三保”和重点项目支出资金需求。
(三)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一是按照《预算法》规定,提前谋划,研究制定预算调整方案。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深化预算改革的要求,为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扎实做好2023年预算编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打下基础。三是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深入推进“业务+技术”的财政数字化转型,促进财政监督、会计监督、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和执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四是做好2022年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政府和部门财务收支情况。五是制定《开远市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构建基层财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缓解基层财政财源单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受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造成增收困难的现状。
(四)加强财政监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是不断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落实严肃财经纪律工作要求,切实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二是聚焦财政运行、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和“财政质量年”行动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牢固构筑财政资金安全运行防线。三是针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漏洞,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着力构建治根本管长远的长效机制。四是持续做好2022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数据审查复核,按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有关情况。
(五)守住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将做好“三保”工作、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化责任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二是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健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制度机制,打好财政安全、金融安全、疫情防控、粮食安全“组合拳”,着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认真学习宣传2022年全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暨网贷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我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暨网贷整治工作。
(六)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引领,增强政治功能,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市工作要求,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服务开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建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抓好国企系统党员教育管理,强化理论学习、纪律教育和实践锻炼,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三是按照《开远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明确的改革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对标对表扎实推进改革,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四是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全面防控债务风险。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22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运行。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要求,咬定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不松劲,精心谋划财政各项工作,着力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的效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