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预算
-
索引号000014348/2020-00256
-
发布机构开远市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2-03
-
时效性有效
关于开远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书面)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000
开远市2020年政府预算公开
目录
一、财政预算报告《关于开远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二、2020年附表2-22(附件)
三、开远市2020年全市部门预算表(附件)
四、2020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附件)
五、2020年财政名词解释
关于开远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0年1月15日在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
开远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开远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1]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协商。
一、2019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2]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02,299万元,比上年增收481万元,增长0.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4,484万元,比上年增收6,057万元,增长4.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764万元,比上年减收5,996万元,下降13.7%;上划省级收入完成6,249万元,比上年增收533万元,增长9.3%;上划州级收入完成3,802万元,比上年减收113万元,下降2.9%。超额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的目标任务。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7,698万元,比上年增支34,610万元,增长10.1%。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48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2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5,63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3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94万元,调入资金[3]38,139万元,收入合计414,78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69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1,200万元,上解中央省州支出21,638万元,支出合计410,53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502万元,净结余2,74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4]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8,540万元,比上年增收30,777万元,增长81.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3,367万元,比上年增支26,096万元,增长1.5倍。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8,5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5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170万元(其中:新增11,000万元,置换2,170万元),上年结余476万元,收入合计85,33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367万元,调出资金37,65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70万元,支出合计83,18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15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5]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6,891万元,比上年增收18,405万元,增长14.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2,154万元,比上年增支2,402万元,增长1.9%。年终滚存结余45,67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6]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收到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02万元,已全部用于安排省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7]补助;自来水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38万元,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38万元,收支平衡。
以上预算执行情况及平衡结果(详见附件),数据均为快报数,待省州批复我市2019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五)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州、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际财政各项业务工作联系起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前列”,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将主题教育成果内化为工作动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1.加大收入管控力度,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一是抓好财税任务分解落实。推行市级领导、财税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包保收入责任制,强化税收征收跟踪问效,真正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的齐抓共管局面。密切关注财政运行情况,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在坚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前提下,及时研判减税降费的实际减收规模,准确把握财政收入变化趋势,均衡组织收入,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2019年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共减收24,765万元,其中:税收减收19,605万元,社会保障缴费降费3,367万元,政府性基金及行政性收费等降费700万元,降低企业用地成本1,093万元。二是进一步突出税收征管。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行为,增强执法刚性,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树立“小税种、大收入”的理念,加大零星税源、小税种的管控力度,对小税种进行“精耕细作”,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紧盯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工程进度,通过及时、有效的税收征管,保住税源,防止税款流失,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全年税收收入完成66,339万元,同比减收8,326万元,下降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9%。三是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以票管收、票款同步的征管模式,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全年非税收入完成88,145万元,同比增收14,383万元,增长1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7.1%。四是全力盘活资源(资产),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增加市级可用财力,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全年完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6,192万元,同比减收5,780万元,下降9.3%。
2.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支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整体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态势。二是抓住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大引擎”,突出财政支持重点,投向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轻工业产业园新兴产业体系,推动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建设,激活煤、电稳存量。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安排“一张图”重点项目前期经费1,460万元。三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协同金融机构,着力缓解民营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四是落实好财税扶持政策,重点扶持税源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广的项目;支持高效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电子商务等全面发展壮大,努力培植新财源。全年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五是压实责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66,506万元。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一是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组织申报涉农项目,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支持;落实强农惠民政策,激发农村自身发展动力;落实保障“三农”投入长效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农林水支出完成28,269万元。二是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发展学前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待遇和发展教育脱贫等,落实“两免一补”[9]等保障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全年教育支出完成53,680万元。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重点保障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兜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救助和就业创业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98,703万元。四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点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中医事业和养老养生产业,着力打造健康城。全年卫生健康支出完成35,978万元。五是支持和谐平安开远建设。落实政法部门经费保障,重点支持综治维稳、治安防控、扫黑除恶、矿山治理、交通、消防、食品、药品、校园安全等工作,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推动平安开远、法治开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5,462万元。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支持优良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支持省级生态县市创建,着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宜居的美丽开远。全年节能环保支出完成8,813万元。七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乡基础设施等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形成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全年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3,80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完成78,955万元。
4.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一是严格管理财政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10]等一般性支出,把所有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坚决杜绝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维护《预算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从基础上筑牢资金安全防线。全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平台直接支付资金419,193万元,下达授权支付额度129,108万元,清算授权支付资金104,538万元;全市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监控授权支付业务30,378笔、金额141,962万元,拦截4,983笔、金额21,582万元,其中:核查后单位整改4,920笔、金额21,286万元,退回49笔,金额128万元。三是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严格开户审批程序,摸清了全市预算单位的各类专户数量476个,已责成相关单位注销和归并冗余账户13个。四是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监管合力;明确监管责任,实行分片包干;突出监管重点,确保工作成效。2019年,组成5个检查组,对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15个,通报并限时整改15个。
5.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补齐财政管理短板。一是扎实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11]工作。以推进绩效管理为目标,构建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内部监督与外部检查全方位的监督机制。2019年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16个,评价资金6,509万元;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单位2个,资金总额11,913万元。二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12]改革实现了全覆盖,降低了行政成本,缩短了办理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加快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政府财务报告》更加规范透明。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项目进“超市”,实行采购项目上线运行。全年完成采购业务685笔,采购预算资金9,490万元,实际采购资金8,505万元,节约预算资金985万元,节约率10.4%。五是政府购买服务[13]严要求。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2019年共有53家预算单位编制政府购买服务130项,预算资金总额2,820万元。六是财政票据管理重监管。于2019年5月20日完成了2018年度财政票据年检工作,全市自查单位248个,重点检查单位60个,重点检查率达24%。清理注销了20家社会团体的领购资格并收回领购证,核销社会团体票据314本。七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举措。建立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抓好财政存量资金再分配,加快财政存量资金支出进度,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192万元。八是财政预决算事项公开规范、透明、及时。九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以管资本为主,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十是认真做好信访、来访工作,全年办理回复信件6件,接待来访30人次。
6.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强化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优化债务结构,缓释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成立了开远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充实了委员会人员配置,完善了职责分工,为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规模控制、政府性债务化解、风险评估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14]风险。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全年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19,072万元,存量债务核销30,445万元;隐性债务完成化解数64,005万元,超目标任务数3,929万元。三是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019年11月申请专项债券项目14个,其中有3个项目已纳入2020年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总金额5.4亿元。四是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各项工作。按照“开远市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配合清欠办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确保清欠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7,629万元,已偿还46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4,581万元。五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格执行地方金融组织设立、审批工作程序,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监管,积极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工作,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了“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全力维护地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9年,全市财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增收基础不牢。二是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部门重分配、轻绩效观念尚未转变。三是财政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县级财政困难问题凸显。四是政府性债务风险较高,隐性债务风险加大。五是财政监管有待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还要向纵深推进,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缓慢。
二、2020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全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州、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聚焦“三大攻坚战”,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效举措,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全力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好开远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二是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三是坚持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的原则。四是坚持责任法定的原则。五是坚持量财办事、分轻重缓急、绩效优先的原则。六是坚持统筹结合上年结余的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202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反复测算,拟对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220,19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17,896万元,增长8.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60,66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6,182万元,增长4%;上划中央收入安排49,70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11,938万元,增长31.6%;上划省级收入安排5,93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减收313万元,下降5%;上划州级收入安排3,89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89万元,增长2.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92,80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支15,108万元,增长4%。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229,7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7,650万元,增长3.4%;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163,106万元(实际执行中根据上级下达情况列入相关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66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1,332万元(含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163,106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502万元,调入资金35,048万元(含教育收费465万元,基金调入33,546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037万元),收入合计418,54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806万元,上解中央省州支出25,442万元,支出合计418,24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7,90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减收10,638万元,下降15.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1,50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支38,140万元,增长87.9%。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24,35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减支6,440万元,下降20.9%;政府债券转贷收入安排的支出54,000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3,151万元(实际执行中根据上级下达情况列入相关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7,90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51万元,上年结余2,15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4,000万元,收入合计117,20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1,507万元,调出资金33,546万元,支出合计115,05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15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0,733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收3,842万元,增长2.6%,其中,保险费收入74,647万元,下降7.7%;投资收益(含利息收入)632万元,下降65.9%;财政补贴收入26,187万元,下降56.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48,433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支16,279万元,增长12.3%,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42,009万元,增长11.8%。年终滚存结余33,70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转发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0年州(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工作的通知》(红财国资发【2019】11号)要求,参照《云南省省属国有及国有独资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益比例调整情况表》,2020年,开远市自来水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计划37万元,开远市融和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计划700万元,开远市兴远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缴经营利润收益计划300万元,共计上缴经营利润收益1,037万元。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1,037万元,收支平衡。
(五)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1.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切实强化财政管理监督。一是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应收尽收,围绕年初确定的收入预期目标,突出重点税种征管,强化纳税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稽查“利剑”作用,堵塞收入漏洞,做好各项税收的清缴清算。确保主体税种和附加税种同步征收到位,足额入库,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预算执行监测分析,提高预算执行效能。三是以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绩效。四是不断提升公共财政公开透明质量,切实提升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公开质量,提高公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强化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
2.着力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引导建成一批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示范引领、投资带动、产业导向作用的重点项目。二是支持特色园区建设。三是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协同金融机构,着力缓解民营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三是不折不扣抓好清欠工作落实,细化清偿计划,完善保障措施,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3.着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二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支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一是完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二是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教育均等化,健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各阶段的生均经费政策和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不断唱响开远健康品牌,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四是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支持农村“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危房改造工作。五是支持实施基层文化补短板攻坚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六是积极支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
5.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15]。一是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花钱与办事、绩效与责任深度融合,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二是进一步推进云南省地方标准化平台“预算执行管理”模块的运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财政信息系统集中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三是健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加强库款管理。四是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评价等方法展开,构建以“权责发生制”[16]为基础的政府财务综合报告体系打牢核算基础。五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构建单位经济活动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筑牢廉政风险防控的“堤坝”。六是开展“千人培训工程”。发挥财政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通过“送教下乡”、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项培训等方式,对我市辖区内行政事业、企业、社区和农村财会人员展开培训。七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大做优市属国有企业。
6.着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方式,加快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设,促进精准高效使用扶贫资金,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是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三是树立风险底线意识,继续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断提升财政风险防控能力,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挥政府依法合规举借债务的积极作用,坚决支持做好“六稳”[17]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我市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四是坚决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落实好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大力整治非法集资、套路贷、高利转贷和互联网金融风险,坚持疏堵并举,完善风险处置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地方金融稳定。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开远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财政支撑!
财政名词注释
目录
财政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
调入资金
政府性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免一补”
“三公”经费
全面实预算施绩效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
政府购买服务
地方政府债务
现代财政制度
权责发生制
“六稳”
【1】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3】调入资金:指未纳入当年年度预算收入,而直接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其他资金。公共财政预算可从基金预算及其他资金调入,基金预算可从其他资金调入。
【4】政府性基金预算:新《预算法》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的一项管理工作。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两免一补”:是指及免教科书费、免学杂费、对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
【10】“三公”经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11】全面实预算施绩效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方位”是指将各级政府收支、部门和单位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施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全过程”是指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完成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在预算申请环节,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在预算执行环节,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在预算完成环节,开展绩效评价,并开展结果应用。
“全覆盖”是指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不留死角。统筹实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
【12】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对原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单纯从技术角度和表象来说,就是实现“无纸化”。通过引入“财政版网上银行”等支付结算方式,为财政资金支付打造“互联网+”的现代化管理平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财政国库业务代理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依据电子指令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做到所有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不再人工跑单;加盖电子印章,不再人工签章;实行电子校验,不再人工核对;通过自动对账,及时发现问题。从“签字画押”变为“电子签章”,从“跑银行”变为“点鼠标”的革命性改革,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运行效能大幅提升,行政成本大幅降低。
【13】政府购买服务: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14】地方政府债务: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为公益性项目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包括: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预算法》实施后在国务院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并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外债转贷债务。
【15】现代财政制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现代财政制度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16】权责发生制: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制度。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17】“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联系人:高盛 联系电话:7222594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111附件【开远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附表.xlsx】
附件【开远市2020年政府举借债务情况说明.docx】
附件【开远市2020年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doc】
附件【附件5.doc】
附件【开远市2020年政府预算公开表.xlsx】
附件【2020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中空表说明.docx】
附件【开远市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