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预算
-
索引号kysczj/2025-00001
-
发布机构开远市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2-07
-
时效性有效
关于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000
开远市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
目录
一、财政预算报告《关于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
二、2025年财政名词解释
三、 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四、2025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
五、开远市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
六、部门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七、开远市2025年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
八、开远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
九、2025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中空表说明
关于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1月22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
开远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协商。
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州委、市委全会要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积极抓收入、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9,755万元,同比增收21,538万元,增长8.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85,058万元,同比减收8,143万元,下降8.7%;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9,690万元,同比减收2,184万元,下降10.0%;上划州级收入完成11,373万元,同比减收93万元,下降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3,634万元,同比增收31,958万元,增长22.6%,超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增长3%的目标19.6个百分点。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04,043万元,同比增收411万元,增长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非税收入完成69,591万元,同比增收31,547万元,增长8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0%。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0,002万元,同比增支27,807万元,增长7.9%,超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增长2%的目标5.9个百分点。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63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9,26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9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545万元,调入资金20,663万元(含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0,62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24万元,收入合计452,7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00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89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0,220万元,土地指标调剂转移性支出337万元,支出合计418,44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4,278万元,其中:结转结余33,278万元,净结余1,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4,901万元,同比增收52,489万元,增长100.1%,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7,670万元目标的59.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00,412万元,同比增支182,863万元,增长155.6%,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2,024万元目标的2.3倍。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4,9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43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77,75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37万元,收入合计406,03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0,41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9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5,859万元,调出资金20,623万元,支出合计389,68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6,347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5,763万元,同比增收22,824万元,增长8.4%,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93,601万元目标的100.7%。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92,199万元,同比增支19,842万元,增长7.3%,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5,458万元目标的98.9%。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95,763万元,支出292,19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34,308万元,收支相抵后,年末滚存结余37,87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万元,同比减收60万元,下降93.8%,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57万元目标的0.5%。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16万元,同比减支11万元,下降4.8%,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29万元目标的65.7%。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14万元,收入合计37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6万元,调出资金40万元,支出合计25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4万元,全部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及平衡结果均为快报数据,待州级与我市财政年终结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成效
(一)生财有道,地方财力持续增强。着力做好“钱从哪里来”的文章,不断提高基层财政治理韧劲,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6%,超年初目标19.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一是管培结合,持续提升税收增收潜力。聚焦重点税源,做实做细税源分析,强化税收征管,深挖细盘,清缴欠税,确保税收应缴尽缴。着眼长远,培育涵养税源,紧盯新培育产业企业,新开工项目,不断增强税收增收后劲,全市总税收收入实现22.26亿元,县级部分10.49亿元(含增值税退税财政调库部分)。二是深化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落实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制,深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面实施非税收入电子化征管,开展非税收入专项检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全年实现非税收入69,591万元。三是拓宽渠道,增强财力保障能力。建立单位账户及资金常态化清理机制,大力盘活存量财政资金26,925万元。增强政策敏锐性、工作主动性,积极争取各类资金328,392万元;获批专项债券项目8个,资金20.89亿元;成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3个,资金1.52亿元。争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彩票公益金和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25个,资金2,740万元。紧盯保障性安居工程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和效益,实现资金管理使用高质高效,获省级奖励2,220万元。
(二)聚财有方,固本培元促进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断扩大乘数效应,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预算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1,166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43万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亿元支持小龙潭化工园区建设。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政府性基金及行政性收费等费用降费1,602.1万元。二是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严格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采购资金预付款制度、合同支付信息备案机制等。全市政府采购签订合同备案共计2,096个,合同总金额35,935.2万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2,552.5万元,占合同总金额的比重为34.9%。三是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深化“政银企”金融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开远新增担保106户,担保金额8,948.3万元,为农户免除担保费102.6万元;“党建+信用”示范村贷款发放1,592户,发放贷款19,832万元。
(三)用财有效,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紧日子”换老百姓“好日子”,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全年民生支出300,88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一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制定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硬化预算约束二十条任务清单,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严控“三公”经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等,厉行节约,有效降低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成本。全年一般性支出同比下降23.2%,“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2%,会议费同比下降75.8%。二是支持“三农”发展。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全年农林水支出完成61,130万元,增长2.2%;拨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356万元,支出率100%;按照土地出让收入不低于9%的要求,足额安排土地出让收入11,513万元用于农业农村,按省级考核办法测算占比达到13%;下达各级自发移民搬迁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及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31万元;全市各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47笔,交易额195.3万元。三是支持教育优先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到位,大力支持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质学位供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支出完成66,381万元,增长4.3%。四是兜牢社会保障网。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7,817万元,拨付救助资金5,671.2万元,市级财政全额补助一二级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62.4万元。聚焦“一老一小”,高水平做好养老托育工作,拨付老年幸福食堂建设运营经费104.6万元,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经费74.9万元,农村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经费959.5万元。五是支持创业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全市支持创业344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64万元,带动就业839人。六是支持健康医疗和文体事业发展。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开远,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健康支出完成27,703万元。支持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全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等赛事成功举办,工业博物馆如火如荼建设,旅行康养人数不断攀升,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4,037万元。七是支持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全力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绿色干净、生态宜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支出完成42,89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0,559万元。
(四)管财有规,财经纪律约束有力。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持续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开展清廉云南建设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围绕三个方面和10个重点领域重点整治发现问题25个,发现“增发国债资金和地方债券资金专项整治”方面的问题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基层政府违规借用村集体资金问题专项整治发现问题1个,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共发现相关问题21个,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1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开展实有资金账户专项清理。全面清理全市各预算单位不规范、超定额的存量账户及沉淀资金,账户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和财务联审监督。完成116家预算单位266个账户复核工作,复审意见为销户49个;非税收入上缴165笔,金额2,098.3万元;账户间归集227笔,金额15,254.5万元;上缴存量资金815笔,金额8,240.7万元。四是实施预算单位财务联审。完善联审工作制度,提升扩容联审平台,实现除基层医疗机构以外,市级所有预算单位在平台进行线上联审,将各类账户资金全部纳入联审范围。共完成联审业务34,418笔,金额225,633.6万元,联审退回2,859笔,金额16,348.9万元,退回率7.3%。五是加强培训和专项监督检查。开展财会业务和内部控制培训5期,913人参训,提升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问题27个,完成15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立与实施第三方全过程评价工作。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列办法,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各环节审批程序,加强资产清查检查,不断规范资产账务处理,全年审批资产5,849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31,452.9万元。
(五)防范有力,财政运行平稳健康。着力保基层“三保”,维护财政运行安全;着力防风化债,确保不突破红线;着力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风险。一是着力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强化统筹协调,做实国库库款监测,保持库款合理规模,强化资金合理调度,确保基层“三保”支出及还本付息支出按时、足额落实。全年“三保”支出完成175,743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1,319万元,保工资支出127,155万元,保运转支出7,269万元。二是兜牢兜实债务风险底线。严格执行法定债务限额管理,政府债务全口径管理,按期偿还本息,严控债务风险等级。全年偿还到期债券利息21,968万元、到期债券本金2,320万元、置换到期债券本金18,900万元、外债本金19万元;积极争取债务置换限额及盘活资产资源收益偿还隐性债务。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和地方“7+4”类金融组织规范整治,持续加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力度,联合多家部门开展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排查涉非风险商户30户、规范整治涉金融属性企业45家。
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精神,省委、州委、市委全会要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337”工作思路和市委“新型工业、生态宜居”目标,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先保障“三保”、防范债务风险的原则。三是坚持强化整合、统筹财力的原则。四是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法合规、讲求绩效的原则。六是坚持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七是坚持财政资源向市委、市政府决定事项集中的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反复测算,拟对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如下安排:
二、202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308,463万元,同比增收18,708万元,增长6.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安排93,886万元,同比增收8,828万元,增长10.4%;上划省级收入安排26,112万元,同比增收6,422万元,增长32.6%;上划州级收入安排11,359万元,同比减收14万元,下降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7,106万元,同比增收3,472万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安排109,245万元,同比增收5,202万元,增长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非税收入安排67,861万元,同比减收1,730万元,下降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8%。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5,702万元,同比增支5,700万元,增长1.5%。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298,2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14,800万元,增长5.2%;上年结转结余、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87,502万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1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9,738万元(含上级定向性转移支付收入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105,22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7,600万元,上年结余33,278万元,调入资金54,020万元(全部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万元,收入合计472,74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5,70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9,48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9,560万元,支出合计434,74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8,000万元,其中:结转结余37,000万元,净结余1,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三保”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落实中央和省“三保”政策支出安排179,107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153,677万元,上级补助25,430万元。其中:
保基本民生支出安排48,462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24,279万元,上级补助24,183万元。
保工资支出安排125,068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125,068万元。
保运转支出安排5,577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4,330万元,上级补助1,247万元。
5.单位自有资金收支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单位自有资金收入预算数为41,311万元,支出预算数为41,311万元。收支相抵,单位自有资金预算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6,299万元,同比增收21,398万元,增长20.4%。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6,235万元,同比减支214,177万元(主要是专项债券减少212,900万元),下降71.3%。其中:市级可用财力安排支出67,96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减支58,854万元,下降46.4%;上年结转结余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18,266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6,29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10,6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347万元,收入合计256,24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6,23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69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12,300万元,调出资金54,020万元,支出合计256,246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29,489万元,同比增收33,726万元,增长11.4%。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25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25,170万元,同比增支32,971万元,增长11.3%。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29,48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37,872万元,收入合计367,36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325,170万元。收支相抵后,年末滚存结余42,19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5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14万元,收入合计26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转结余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列支266万元,支出合计266万元。收支平衡。
三、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一)守正创新抓改革,着力打造健康财政。积极谋划,主动对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财源振兴行动,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打造健康财政。一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持续做好“四本预算”编制;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绩效评估;落实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前瞻性,确保预算安排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税收收入增长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5%。二是持续推进非税管理改革。坚决按照“一张清单管标准,一张票据管资金,一个平台管收缴”原则持续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乱收费,降低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依赖度。三是抢抓机遇增财力。悟透吃准政策精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协同性、有效性,抢抓机遇争取更多中央、省州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及财力性转移支付;深化财税联动,执行好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税收改革政策,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四是大力盘活存量。清理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和资金,加速处置闲置资产,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增加可用财力,确保财政预算综合平衡。
(二)敢作善为抓落实,全力打造发展财政。一是有效扩大市场内需。支持项目建设,增强有效投资,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2025年预算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落实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政策,大力提振消费。二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安排园区种源研发工作经费250万元;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50万元、规上工贸及服务业企业培育奖励专项资金250万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增动能;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三是继续支持不断扩大招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着力支持招大引强。四是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持续深化“政银企”金融工作机制,巩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不断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引导更多企业积极到云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三)尽力而为保民生,着力构建民生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编制2025年预算,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75%。一是大力支持就业优先。持续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创业贷款贴息,扶持企业发展,带动就业,支持创业,实现增收。二是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入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要求,市级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6,702万元,紧盯涉农资金支出进度,提升资金效益,有力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市级预算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600万元。三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持“平安开远”建设,持续支持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市级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9,94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2,5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72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40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35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6,717万元。四是增强债券资金惠民效益。完善专项债券资金管理机制,紧盯支出进度,真正让资金跑起来,发挥改善民生,拉动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作用。
(四)不遗余力抓监管,着力建设质效财政。一是加强财会监督。建立财会监督议事机构和工作规则,探索财会监督人才库建设,优化财会监督方式方法,统筹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等执法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一体推进,提高财会监督实效。二是加强内控管理。抓实抓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继续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第三方评价和内控风险评估与自评价工作,以评促建,逐步提升单位内控水平。三是加强财务联审。健全完善联审问题反馈制度,发挥经济支出事前审核预警功能,增强指标下达、财务联审、国库支付的联动效应,形成纵向覆盖、横向连接的监督闭环。四是加强账户管理。巩固提升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清理核查成果,紧盯二、三批次清理核查,加强单位账户规范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财政数字化水平,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资金监管体系,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和无死角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平稳、安全、高效运行。
(五)全力以赴守底线,着力建设安全财政。一是坚决守住财政运行风险底线。加强库款调度管理,做实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实时掌握财政收入入库情况,合理把握收支进度、力度和节奏,严格按进度拨付资金,严禁超预算和超计划拨付,严禁违规出借财政资金,定期开展资金清理盘活。二是守牢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坚持过紧日子,建立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基层“三保”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执行;严控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节约办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严控债务风险底线。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风险情况评估机制,做到项目资金有保障、偿债资金有来源,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提前谋划积极争取财政部一次性增加的较大规模的债务限额,有效化解债务压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底线。四是筑牢国有资产安全防线。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着力解决“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问题,在在建工程转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等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按要求开展专项债券资金建设形成的资产清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之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实干担当,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远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财政名词解释
【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筹集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增发国债】2023年中央财政在第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此次增发国债资金使用跨越2023年和2024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民生的同时,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
【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一般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客观要求,建立跨年度财政预算平衡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建立可以实现不同年度间预算平衡的“以丰补欠”,为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云南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须将年度净结余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为核心,以提高执行率为保障,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经费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并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部门预算,改变预算编制传统的“基数+增长”的模式。
【三保支出】“三保”支出指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工资支出、保运转支出。
联系人:钱恩慧 联系电话:7222594
监督索引号53250200600010111
附件【附件1.开远市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公开版).xlsx】
附件【附件2.2025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xlsx】
附件【附件3.开远市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doc】
附件【附件4.部门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doc】
附件【附件5.开远市2025年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doc】
附件【附件6.开远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docx】
附件【附件7.开远市2025年举借债务情况说明.docx】
附件【附件8.2025年开远市政府预算公开表中空表说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