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服务信息公开
-
索引号kysrmzf/2025-01068
-
发布机构开远市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8-26
-
时效性有效
开远市:医共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编者按】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红河州围绕“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13县市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通过系统重塑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打造“家门口”好医院。为营造良好建设氛围,“红河卫健”公众号将推出各县市有效做法,示范带动全州工作稳步推进。本期推出:开远市人民医院下沉基层手术帮扶,医共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敬请关注。
一把疝气钳撬动的就医变革
2025年8月6日,69岁的董大爷攥紧小龙潭卫生院走廊扶手,盯着手术室亮起的灯箱。困扰他10年的右侧腹股沟疝,过去需要辗转30公里到开远市人民医院治疗,如今步行15分钟就能在卫生院完成手术。“总费用比市级医院低41.5%,自付部分560元。”他边说边望向身后——3名痔疮患者正等待手术。这一天,开远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专家团队在此完成1例疝气修补术和3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用无影灯照亮了乡村诊室。
数据驱动的精准帮扶
市人民医院外科、肛肠科专家团队调取近三年转诊数据发现:小龙潭片区年均疝气手术需求超20例,痔疮手术60例,但基层实际手术量不足1%。为了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医共体专家团队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和“RPH微创痔疮手术”技术,仅用卫生院现有设备便完成全部操作。首例疝气患者术后6小时即能下床活动,4台手术平均出血量控制在20ml以内。“我们把三级乙等医院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到术后管理整套流程复制到基层。”主刀医生指着墙上《医共体手术分级目录》强调,目前一二级手术已实现医共体内基层卫生院全覆盖。
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
手术间隙,专家手把手指导卫生院护士操作监护仪。据统计,医共体建立以来已为小龙潭卫生院开展技术培训20场,培养骨干医护8名。69岁的董大爷术后第二天就能自主进食,下床活动,3名痔疮患者均在术后48小时内出院。“过去农忙耽误治病,现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一位患者指着医共体宣传栏上的“90%常见病手术15公里生活圈解决”标语说道。
长效机制筑牢健康防线
据统计,开远市人民医院医共体通过“三下沉一提升”工程(人才、技术、管理下沉,服务能力提升),已累计开展基层手术帮扶50台次,降低患者就医成本15万元。开远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将重点提升基层急诊和慢性病管理能力,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小病不出镇、大病少跑路”的便捷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