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初,都会有一支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和开远市林业和草原局技术人员三方组成的队伍,顶着凛冽寒风在我市三角海湿地展开一项特殊的任务——越冬水鸟全国同步监测。

今年1月初,监测如期开展,目前还在推进。开展监测的目的,除了及时了解每年到我市栖息过冬的候鸟种类与数量外,更重要的是借监测评估候鸟栖息生境情况,为一年的保护工作提供金指南与方向盘,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每块监测地至少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记录监测点的位置、地理环境特点、鸟类种类和数量、行为状况等情况,并与去年做对比。这是一项对体力心力的双重考验。监测人员拿着沉重的设备,忍受着寒风地吹刮,只为把最准确的鸟类活动情况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
每年开展监测已经是定例,历年来的监测见证着记录鸟类的不断刷新,从无到有,从一到多,是幸福也是踏实。比如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在2019年首次在我市监测到1只,2022年1月监测到7只,2023年监测到10只,2024年监测到21只,其中有9只为亚成体……

开远这个滇南小城,虽然只是鸟类栖停的小驿站,但我们作为林草一员,能为其服务,深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