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开远:法律服务“送上门” 园区营商添动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4 浏览次数: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法律服务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产业园区管委会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积极联系专业律师团队入驻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站,将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撑起“法治保护伞”。

走进园区法律服务站,专业律师和工作人员正在讨论近期在企业走访中需解决的法律问题。自今年5月律师团队入驻园区以来,每周都会带着法律服务清单深入各企业生产一线,精准捕捉企业在经营中的法律隐患。

云南某科技公司的纠纷化解,就得益于这样的主动走访。作为园区重点电池生产企业,该公司前不久向供货商采购了一批生产原材料,收货后却发现存在“货不对版”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幸运的是,律师团队在前期走访中,已对该企业的采购合同条款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维权埋下“伏笔”。

“通过前期上门走访,我们搜集和整理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问题,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云南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刘雯雯介绍。接到企业求助后,律师团队当即指导企业通过拍照、录像、留存沟通记录等方式,全面固定货物不符的证据材料,并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为企业制定详细的维权方案。

“律师进驻园区后,不仅为我们普及了法律知识,更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避了诸多风险。”公司董事长周中胜对此深有感触。

除了上门走访排查风险,园区还联合律师团队创新推出“指尖上的法律课堂”,精心录制系列法律科普小视频,内容围绕合同风险防范、劳动争议处理等企业热点法律问题,以生动案例和简洁语言讲解,并通过园区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方便企业职工轻松学法。

“我们希望相关行业从业者能通过观看普法小视频,了解相应法律知识点,提升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刘雯雯说道。

截至目前,园区联合律师团队已录制普法宣传小视频19期,覆盖园区企业116家,浏览量超4000余次,有效提升了园区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从“晦涩法条”到“生动科普”,园区用精准化、常态化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这种“店小二”式的服务理念,正是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也让更多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