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灵泉街道通过“五个一”工作举措,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更加务实的措施和贴心服务,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责任成网格,落实“一村一户”走访


将挂包山区的班子成员、网格员和驻村工作队员等划分为4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深入到各自负责的村民小组,对每一户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建立详细档案,记录家庭情况,困难需求等信息,全面摸排山区村委会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等。重点对洒红口、老邓耳、绿塘子、份玉等村组的1223户开展入户走访。
送戏暖民心,举办一场文艺巡回演出


街道以“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采用小品、快板、花灯、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山区村委会开展文艺巡回演出,为山区群众送上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文化大餐,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舞蹈《我的祖国》、《再唱洗衣歌》、《江山》等讴歌了对党、对国家、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心愿,引导群众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融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目前已在马头坡、份玉、老邓耳开展了文艺巡回演出,受益观众达2000余人。
普法解纠纷,组织一场法治宣传活动


联合市普法强基补短板第二工作组,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开展法律咨询等,向山区群众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培养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增强山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家庭、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排查,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公平,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截止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70余人,排查矛盾纠纷516件,化解511件,化解率达99%。
清单引方向,梳理一份责任清单



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和实地观察,全面收集村情民意,梳理出当前群众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控辍保学、劳动力就业、困难生活救助、农民增收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帮扶方向和措施,从而促进山区经济社区发展。
需求定目标,实施一批惠民暖心工程




结合山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在三个山区村委会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暖心工程。投入70万元在三台铺村委会老邓耳村修建民族法治广场。因地制宜,投资214万元在西山新建青储饲料加工,投资50余万元新建西山乳饼生产加工基地。在聚源社区成立零工驿站,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文章来源:幸福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