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小龙潭镇车间助农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小龙潭镇 发布日期:2023-09-20 浏览次数:

车间助农和谐共建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要先行。近年来,小龙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助农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探索联动带农益农惠农机制,按照“产业+经营主体+平台+农户”发展思路,大力支持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逐步实现村民“家门口”有就业、市场主体有效益、村集体有增收、产业有兴旺的多赢效益。

抢抓机遇     车间“搬进来”

走进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青龙街小组,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片的大棚番茄,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番茄种植也是该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而与之关系密切的不得不提到入驻此地的企业——开远市丰阳田园农业有限公司。

  

 

在丰阳田园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各类蔬菜、水果等主要种植产业长势喜人,前景可期。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对接,通过与辖区企业丰阳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于2021年6月,成立开远市就业扶贫车间,开启了助农增收、助力振兴的创干之局。

 

就业扶贫车间,采用“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基地用工,以建档立卡户、脱贫劳动力为主,为其减轻家庭生活负担,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带动更多村民农户发展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依托当地气候和地缘优势条件,公司抢抓机遇,大力挖掘青龙街农业多元价值、扩展农业多种功能,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业。

 

 

据了解,目前全镇共有就业扶贫车间3个,各个扶贫车间也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有效运转,带动企业、农民双促发展。

探索合作     车间“动起来”

搬进来不是目的,动起来才有动力。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车间助农的作用,小龙潭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在服务企业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鼓励先试先行。

“引得进、待得住,企业有效益、农民有增收,我们在更好服务企业的同时,更注重企业与地区发展的联动效应。”小龙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基地成立初期,几名“带头人”积极探索产业项目,除大棚番茄、白菜等本地种植蔬菜外,尝试引进黄金百香果、芋头、甜脆玉米、贝贝南瓜等果蔬品种,发展规模化种植200余亩。不断加深与“乡土能人”、高校学者、科研所的合作交流,打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乡村振兴展示示范点,通过推广“云蔗113893”“云蔗15505”等甘蔗新良种及高产高糖配套栽培技术展示示范,带动农户种蔗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政企合作、“千名干部联万企”等途径,镇党委政府积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让企业收益,也让群众受益。“基地+农户+就业(创业)”的发展模式,除了让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还传授村民实用种植技术,带动青龙街和则旧、大矣那味等周边小组5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带动积极性高的农户发展产业增效,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提质增效     车间“跑起来”

我们“围绕‘生态+融入+共享’的发展思路,大力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基地负责人白红杰说到。

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基地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每年市场需求,实行季节性轮作,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实现了错峰上市销售。目前栽种的甜脆玉米、大棚番茄、百香果、贝贝南瓜等年产量总计达到500余吨,年产值200万元左右,大棚番茄远销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企业外销渠道不断扩展。

 

时值秋收季节,走进基地到处是忙碌的身影,采收果蔬、搬运、装车,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之喜。饱满成熟的硕果挂满枝头,诱人夺目。季季有收成,月月有丰收的领跑目标实现了。

白红杰说,除了目前采收的果蔬外,基地新一批的甘蔗育苗和白菜种植刚刚开始,在栽种、日常管理上还需要不少工人,他们不愁用工,本地村民也愿意来务工。

利用发展较好的市场主体优势,小龙潭镇积极拓展延伸与企业的合作共赢联动模式,以点带面扩大效益。加快启动绿差冲种苗育苗基地为村民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开展果蔬田间技术推广培训,不断提升果蔬品质、产量、价格,助农增收。

 

绿差冲种苗育苗基地

“下一步企业将坚持走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探索延伸糖料甘蔗产品加工产业链,与小龙潭镇其他就业扶贫车间实现强强联手。”白红杰说。

车间助农,领跑加速,只是小龙潭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小龙潭镇干群同心、政企联动,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