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彝族火把节就要到了,想到火把节,脑海里是不是就想起熊熊的篝火、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欢乐的歌舞海洋,以及那首欢快的“七月火把节”歌词:“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是的,欢乐的火把节就要到了,但是由于疫情还没结束,碑格乡的彝族火把节是这样过的——举行彝族(仆拉)传统刺绣比赛。刺绣比赛由乡文化站承办,本乡的云南省非遗文化传承人(传统刺绣、编织)王妮作、红河州非遗文化传承人(传统刺绣、编织)付秀英担任评委。
心灵手巧的绣娘们飞针走线,用传统刺绣针法结合时代气息,围绕即将到来的火把节,她们用心构思出绚丽多彩的漂亮花样,用针线穿梭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中国加油!”、“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七彩碑格、火舞彝寨”等等,用特殊的方式来庆祝着传统的火把节。
碑格乡是2009年公布的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以乡为单位的三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之一,也是红河州唯一一个以乡为单位的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目前共有10名非遗传承人。也是开远市唯一一个高寒山区彝族(仆拉)聚居乡,具有独有的民族语言、风俗、饮食、服饰、歌舞等,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碑格传统的彝族(仆拉)服饰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碑格仆拉人的服饰具有本民族浓郁的特色,除去大胆的色泽配比,独特的实用功能外,其核心是服饰上的刺绣。仆拉人的刺绣很有特色,所有图案都是以方形为框,在方框内绣上各种花草树叶图形。所绣图案和图形都没有固定的样子,也不事先绘制或剪贴,而是根据本人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观察,随手而绣,所以,仆家女的刺绣,即使是出至一人之手,也绝无雷同。
绣娘们抓住这次参加刺绣比赛的机会,认真看传承人王妮做现场示范刺绣针法,听传承人付秀英讲解着传统刺绣的心得技巧,对比着获奖绣品交流学习着。绣娘杨龙美说: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火把节,感觉也很有意义。我们来参加比赛,可以向师傅请教针法,绣娘们也可以相互比较学习,另外我们仆拉的传统刺绣得到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