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决胜脱贫攻坚 一个都不能掉队

来源:开远市讯社 发布日期:2017-12-01 浏览次数:

 

开远现代高效农业园

 

中和营镇老杀火异地搬迁安置点一角

 

大庄桃树小学

 

欣欣向荣的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

 

 

  2015年末,开远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乡1个、贫困行政村14个、贫困人口18022人,贫困发生率9.96%;2016年7月动态管理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25户、贫困人口14143人,贫困发生率7.82%;通过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2016年末,全市全面实现1个贫困乡摘帽、11个贫困村出列、4185人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发生率降至5.5%;2017年,全市历时近3个月,从严、从实、从细、从标准、从程序全面完成了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六步法”要求和贫困退出标准审定,精准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3350户13566人。今年年底,全市计划脱贫出列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708人贫困人口。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

  不久前,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园区道路两旁的波斯菊绽放得格外娇艳,与波斯菊一同绽放的是阳光大棚内的产业工人的笑容,他们把幸福写在了脸上。

  “活计轻松、收入稳定,我们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大庄乡龙潭村委会仁寿村贫困户潘红艳说。

  爱必达公司今年7月份才投入生产,潘红艳就慕名来到了园区,经过培训被安排在疏盆组工作。她每天收入70元,加班一小时还有10元加班工资,收入很可观。

  “以前在家只是种玉米、养猪,玉米和生猪要卖出去了才有收入。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就要花几千块!现在,家里有三个人出来打工,供小孩读书不像以前那么吃力了,生活也比以前好过了。”付莲芬笑着说,她是羊街乡红土新村建档立卡贫苦户,通过培训,现在已成为了开远天华园艺有限公司的一名采花工人。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党旗飘,跟党走”劳务输出促脱贫行动计划,将高效现代农业园作为促进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引导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在高效现代农业园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40多人,涉及大庄、羊街两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80多人。

  此外,市委、市政府通过做好用工企业服务工作,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制作企业用工服务卡,实行信息有效畅通;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抓好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输转为主的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今年1至10月,共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前培训2215人次,其中,引导培训1485人次、技能培训730人次。共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11人,其中,市内转移1518人、市外省内转移288人、省外转移505人。

入住新居 心感党恩

  “房子好住了,各级领导又帮我们联系用工岗位。群众现在有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收入,一份是打工收入。他们有钱用,不愁吃,不愁穿。”老寨村党总支书记王树清说。

  今年春节,大庄乡老寨村委会老寨村150户农户搬迁入住老寨社区,住房、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实现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大庄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为老寨社区举办用工招聘会,促进搬迁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来说,帮助他们挪出“穷窝”,才是拔掉“穷根”的唯一出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有17个,省级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为10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6年,全市已完成5个安置点、250户民居的建设任务,今年又启动5个搬迁安置点建设,已开工建设住房66套。

惠民补助 共奔小康

  “这两只小羊头有点肿大,你看看是不是得病了?”大庄桃树村委会村民杨卫兴问。“可能是病毒感染,要赶紧打针了。”村委会主任李双生回答到。

  收完了今年的万寿菊,已经脱贫销号的杨卫兴请来了技术能手给自己家养的黑山羊看病、看长势。杨卫兴说,赶上党的政策好,去年,他家养了大大小小30多只羊,政府给了每只羊300元的补助金,又给了种植万寿菊的化肥、农药补助金。他家有四口人,经过一年的努力,达到了脱贫退出标准。今年,他家虽然已经脱贫,但是党委政府为了避免返贫又给了相应的退坡直补,让他们看到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后代子孙的金山银山。我市开展脱贫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惠民直补政策,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惠民直补。截至目前,兑现生态补偿金383.4万元;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5000亩、陡坡地生态治理3000亩、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3000亩、以种植经济林苹果、杨梅为主的人工造林项目4000亩;投资506.8万元,对全市50.7万亩的公益林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今年以来,按照“因地制宜调结构,见缝插针布产业、千方百计促增收”的产业发展要求,继续实施扶贫项目“菜单式”管理,对已脱贫户人均1000元、未脱贫户人均1400元扶持标准给予直补。截至目前,全市财政投入到户产业扶持直补资金5542.5万元,户均0.77万元,仅贫困乡碑格乡投入到户产业扶持直补资金1637.3万元,户均1.1万元,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破穷障。此外,两年来,全市共发展龙头企业29家,合作社33家,龙头企业参与辐射带动扶贫产业有万寿菊、蔬菜、中药材、经济林果和畜禽养殖等,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29户8082人;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个,受益贫困户1056户4267人。

  市委、市政府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从根子上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动态管理后,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4186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各种惠民政策2878人、补助资金312.4万元。

  市委、市政府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今年1至10月,全市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贫困户994户1647人,发放低保金101.8万元;享受特困户救助金贫困户102户104人,发放救助金18万元;全市13566名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共有1312人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共计支付医保基金703万元。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力争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教育卫生扶贫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扶贫责任落实、扶贫资金监管、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化解因病致贫返贫、保障住房安全、帮助特困地区特困群体脱贫等方面进行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