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远西山的田野间
28岁的“新农人”王红艳
左手紧握新媒体的“创新之笔”
为农特产品画出广阔销路
右手秉持守好品质的“初心之尺”
为乡村产业守住发展底线
她用“新”与“心”的双重坚守
在乡土大地上
书写着属于新农人的奋斗篇章
01以“新”为钥 打开乡村振兴增收门
清晨的灵泉街道西山,薄雾缭绕,那丕村村民王红艳已提着竹篮走进自家30亩葫芦梨果园。她架起手机、调整镜头,一场置身于开远山间、“主角”是开远特产的直播开始了:“家人们看,这是我们西山的葫芦梨,圆润饱满、清甜多汁……”她一边细致展示果实,一边耐心回答屏幕上弹出的问题。在天然的环境中,王红艳讲解鲜果、介绍家乡,言语质朴但充满感染力,一字一句间都是对开远的热爱与自豪。
你或许想不到,如今从容自信的她,也曾经历过“新手期”的紧张与摸索。“第一次直播的时候,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有人互动,我话都接不上。”王红艳笑着回忆起步时的窘迫。为尽快适应直播节奏、掌握带货技巧,她开启“自学模式”:看抖音学直播技巧、买书籍钻研运营方法。慢慢地,她的账号积累了人气,她的账号也成了西山片区农特产品的重要“线上销售窗口”。
这份以“新”谋变的努力,很快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年以来,通过抖音直播,王红艳帮周边农户卖出700吨冬瓜,农户总收益达80万余元。线上销路的打通,直接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村里冬瓜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预计明年还将翻倍。“现在‘一条网线连全国’,我真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家乡特产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说起未来,她的眼神格外坚定。她用新媒体的“新”力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2以 “心” 为尺 守好农产品品质生命线
若说“新”是王红艳打开乡村增收之门的钥匙,那“心”便是她守护乡村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除了直播间里的“带货达人”,她还参与并成立了鑫羊养殖合作社。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她始终以初心为念,用严谨与负责,守好农产品的品质关口。
每天清晨,她都会准时到岗收购羊奶。不同于简单的称重记录,她深知品质是合作社的生命线,因此在收购环节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逐一检测羊奶中的抗生素含量,确保产品无安全隐患;仔细检查羊奶的卫生状况,从源头杜绝污染风险……正是这份以“心”相待的坚守,让合作社的产品始终保持着优良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信赖。
每一次检测、每一次把关,都凝聚着她对农户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初心。崩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勇这样评价她:“她特别热心,街上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她总会想办法联系线上买家帮忙解决,真是帮了我们农户大忙。”

从直播间里的“带货达人”到
合作社的“质量管家”
王红艳
用“新”激活乡村活力
用“心”夯实发展根基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
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