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人文开远

方志里的开远|第三期:驿道•马帮传奇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你知道吗?如今的滇南大酒店,旧名是:“东门马店”。多年前,马店前也是车水马龙,所有的赶马人都会在这里休整补给,然后走向远方。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阿迷州开远的故事始终与交通命脉紧密相连。从马援古道的马蹄声声到滇越铁路的汽笛长鸣,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以驿站为纽带,书写着跨越千年的发展史诗。

作为连接云南和广西的重要通道,开远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古道商贸”和马帮文化。根据《开远市志》记载:云南主要驿道中有两条途经开远:一 条是滇桂线,自昆明起,经宜良、开远、马者哨、中和营、文山出去,有水陆两路可达南宁;另一条是滇越线,自昆明起,经宜良、澄江、盘溪、开远、蒙自到蛮耗,再顺红河入越南(河内), 至海防出海。开远与邻近州、府的驿道有4条,分别到临安府(今建水)、蒙自、开化府(今文山)、广西府(今泸西)。这6条驿道自元至明、清一脉相承,驿道沿途或关隘要地设有2关、3驿馆、4铺舍、14塘、28哨,四通八达,初步呈现出“四面伸开,连接广远”之势。

据史书记载,元代推行军屯制度,大量驻军携家眷迁入云南,滇南的驿道网络因屯田需求而迅速扩展。明代沿袭此制,增设民屯,并在开远(时属临安府)等地广设驿站。开远地处红河与南盘江分水岭,扼守滇南通往交趾的咽喉,逐渐成为驿道上的枢纽。据马帮史料记载,明中期开远驿站“商贾云集,马店林立”,马帮在此休整、交易,形成“前店后厩”的格局:前院供客商食宿,后院可容百匹骡马歇脚。军屯民屯不仅保障了驿道安全,更推动了盐、茶、铜等大宗货物的规模化运输。马帮分工细化,出现“盐帮”“糖帮”等专业队伍,驮运效率显著提升。清代,开远成为滇南重要的盐铁集散地。马帮规模空前,民间有“巍山骡马甲滇西,开远盐商冠滇南”之说。马帮文化也臻于成熟:头马额缀红缨、脖悬铜铃,马锅头肩扛猎枪、腰别短刀,队伍分工严明,前有“尖哨”探路,后有“岐头”(医生)随行,俨然一支“商旅军队”。一曲苍凉悠长的《赶马调》,唱出了马帮人的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的乐观积极和勇敢执着。“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条以人畜之力丈量的古道,千百年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输送着物资,更孕育了多民族交融的市井文化,彝族头刀菜的辛辣、苗族刺绣的绚丽,皆在此生根发芽。长途跋涉促使马帮沿途发明一些方便快捷的食物,比如,米线要快熟,烫30秒就出锅。比如“铜锅焖饭”,烤豆腐,一天到晚都在火上备着,随到随吃。还有一些便携与耐储的食物,比如油辣子,装在瓶子里可以带到五湖四海。最负盛名的马帮“八大碗”,上菜速度快,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慢慢演变为开远红白喜事的宴席基础。

古道马帮不仅是物资流通的载体,更是文明交融的纽带没有马帮,对内便没有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对外便没有了中越、中印、中泰等南亚东南亚诸国的经贸文化交流。马蹄踏出的不仅是商路,更是一部西南边疆融入中华版图的史诗。

正如歌谣所唱:“八千里路云和月,马帮精神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