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当前,灵泉街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精准聚焦风险排查、高效优化应急机制、全面夯实保障体系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织密筑牢防汛减灾安全网,全力守护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排查“显微镜”,全域扫描除隐患。周密部署汛前检查,组织专业力量对辖区内勒白冲水库、三台铺水库等重点水利设施开展全方位“体检”,严查坝体渗漏、溢洪道堵塞等关键风险点。对石岩脚、狮子山、白打等7处山洪隐患点及30余个重点水利工程、关键路段实施重点监测与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由街道防灾责任人牵头,压实村级监测员职责,对2个地质灾害点实施重点盯防,特别是强降雨期间加密巡查频次,确保风险早发现、预警早响应、群众早转移,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应急机制“强引擎”,协同联动提效能。着力完善《灵泉街道办事处防汛应急预案》,压实街道、村(社区)、组三级防汛责任体系。严格执行“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障雨情、水情、灾情信息传递畅通。强化应急力量建设,组建9支防汛应急抢险分队,实行每日轮换备勤,确保至少一支队伍随时处于应急值守状态。注重实战能力提升,联合应急办开展应急演练2次,模拟“伤员救援”“山体滑坡人员紧急转移”等场景,组织街道抢险队、村级民兵、医疗救援等力量200余人参与,重点检验预警发布、群众疏散转移、应急物资调度等关键环节,有效提升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
保障体系“压舱石”,储调并重强根基。构建分级储备、就近调配、快速响应的立体化物资保障体系。在防汛物资库足量储备编织袋1000余个、桩木213根、应急灯16个、塑料水管300米、沙袋300个、棉被60床等专业抢险设备和救灾物资。为6个村委会统一配备含千斤顶、铁锹、大锤等工具的应急抢险物资包及帐篷、棉被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确保各村小组遇险时能及时调用。在28个村小组预设临时安置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避险空间,避免人员滞留危险区域。严格落实“一对一”联系负责制,重点做好老、弱、病、残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排查和转移安置,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从物资保障、避险安置、重点人群保障三方面夯实防汛减灾基础支撑。